按:陳志輝教授,銀紫荊星章,太平紳士,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逸夫書院院長、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
羅樂風先生是香港一位很受人尊敬的工業家。他憑藉可持續發展作為競爭優勢,為香港的製衣業打出一片出頭天,也令人明白到原來環境、社會責任和企業的業務發展,中間的矛盾可以化為共贏。
以「左右圈」的理論來看晶苑的成功,可說是符合了「左圈帶動右圈需求」的思維。所謂左右圈,是由一左一右兩個圓形組成,左圈是指客戶或市場的需要,右圈是指企業自身的能力,左圈和右圈重疊的地方,就是企業能滿足客戶或市場需要的優勢所在。左圈和右圈重疊的範圍愈大,即是企業愈有能力滿足市場需求;愈少的話,企業就要思考如何改進,去令自己變得更具市場競爭力了。
以往晶苑活在配額的年代,客戶最大的需求,是生產商擁有配額;其次才是價格、品質、交貨準時⋯⋯等,因此製衣企業都會盡力去爭取配額,或者到市場購買,或者往有配額優惠的地方設廠生產,或者進軍毋須配額的市場等。看晶苑自比為遊牧民族,逐配額而設廠,正正反映出行業的特色,但亦因此局限了發展的空間和規模。
自從配額制度取消後,製衣業面對全球性的競爭,不得不將注意力由配額之多少或有無,轉移到實際的競爭優勢上。當然,價廉物美,品質上乘,應變迅速,絕對是競爭優勢。然而,近年市場對製衣工業的要求,已經遠遠不止於此。
目前全球的時裝品牌,都面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合規需要,無論是媒體、非政府組織,以至當地政府,都非常重視環保、勞工、公平貿易等問題,亦開始對跨國性的品牌造成壓力。因此,品牌擁有人就需要由供應鏈開始,由生產、付運到銷售,都引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然而,對於製造業而言,由走出配額的保護罩,升級到推行可持續發展,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當中牽涉的,不只是改變企業組織架構或引進相關政策的問題,而是團隊是否能妥善執行的問題。
晶苑集團就是因為羅樂風先生的領導,講究大我為先,以人為本,關心環境的大我需要,樂於與人為善,而且勇於改變向卓越的管理者學習,令晶苑建立起一片能培育可持續發展文化的肥沃土壤;在未正式確立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經營方針前,已經在日常運作中融合了與可持續發展異曲同工的思維和管理方式,因此晶苑要轉型為可持續發展組織,就變得輕而易舉。
當其他製衣企業仍在摸索如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時,晶苑已經能提供國際名牌擁有人正在上下求索的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加上晶苑的產品一向品質至上,生產效率亦高,令品牌擁有人能無後顧之憂,放心地與晶苑合作。這種合作關係,正好反映出左右圈的完美結合,令晶苑成為一間非常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機構。
其實要成功推行可持續發展,必須先培養出重視可持續發展文化的團隊。要成功推行文化,就必要善於管理「改變」,令團隊對此「改變」文化,能夠做到「知、明、喜、行、慣」。所謂「知、明、喜、行、慣」思維,便是要做到公司上下都「知道」改變,繼而「明白」改變真諦,「喜歡」改變,從而「執行」改變,最後,「習慣」改變,而終日以改變為中心思想。
羅樂風先生成功之處,就是能身體力行去推動企業文化,達致「知、明、喜、行、慣」境界,將「大我為先」、「以人為本」,以至可持續發展的文化,透過多年的培養,令團隊知道、明白、喜愛、執行,以至成為習慣,將文化植根於日常運作之中。
在羅樂風先生的努力下,晶苑發展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公司上下都明白不應介意放棄眼前的短期利益,而求取長期的大我發展。因此,晶苑能順利走出配額保護的舒適環境,發展潛力也就得以釋放出來,企業文化可說是晶苑今日得以成功的基石。
晶苑集團可說是實行「左右圈」和「知明喜行慣」理論的本地最佳案例之一。
相關文章
書籍資料
書名:大我為先——改變自己、改變企業、改變世界邁向世界第一的製衣企業
作者:羅樂風
出版: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版次:2016年3月初版
頁數:340
ISBN:978-988-13910-3-2
定價:港幣128元
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各大書店有售。
(封面圖片:設計圖片、中文大學新聞稿圖片)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