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1940年的冬天,在香港完成了開學禮之後,隨父母乘船前往西貢,躲避戰亂。
開學禮是一個傳統儀式。那天的天氣雖然相當冷,但我還是要在五時之前起床。梳洗後,穿上新縫好的長衫馬掛,爬上神灶,先向寫着「馮門堂上歷代祖先」的神位叩三個響頭,再坐在灶頭慢慢品嘗那隻令我垂涎了一整天的七星角。角即粉果,七星角即內藏七隻小角的大角。這些角的餡料異常豐富、極之可口。
入讀模範 拜見老師
吃完了七星角,一位叫良表叔的便把我抱下來,幫我戴上卜帽,然後一手提着燈籠,一手拖着我,摸黑前往亞皆老街,拜見我的啟蒙老師。說來真巧,老師的書齋就在我戰後入讀的德明小學。當年不叫德明,叫模範。
老師是一個上了年紀、穿着長袍的宿儒。我按照良表叔的指示,先向老師深深地鞠一個躬,然後坐在他身旁,跟着他讀「人之初,性本善」和讓他捉着手寫「上大人,孔乙己」。書讀過了,字寫過了,禮成,回家。
居湄公河旁 遊戲童年
避難西貢(今胡志明市)期間,我們住在華人聚居的堤岸(cholon)。在那裏生活的大姊,替我們在她家附近租了一間兩層高的平房,作為居所。房子位於湄公河一道分流旁邊,對着一條連接兩道分流的運河。
我常常坐在露台,出神地看着往來穿梭的大小船隻和大雨滂沱時的街景。黃昏時份,船隻少了,換來三幾個成人在河裏洗澡或洗滌衣物和十餘個小孩在游泳或嬉戲。我很羨慕他們,常嚷着要參加,三庶母給我纏得沒法,最終順了我意,讓我參加了兩、三次。但我的另一個要求她便寸步不讓。那就是在下大雨的時候,跟當地的街童一起,一絲不掛地在街上亂闖或互相追逐。
潮州人愛沏茶
我們用不了兩層樓,便把樓下分租給一個經營柴炭生意的潮州人。他很愛喝茶。烹茶時,很注重各項細節,茶壺和茶葉不在話下,都是名貴貨色,但想不到用來泡茶的水和燒水的柴炭,也異常講究。
他會在下雨時,放一個盤子在空地上承接雨水,日後就用這些未受污染的雨水來泡茶。至於燒水用的柴炭全部都是「揀手貨」。他基本上只用形如雞蛋、大小均勻的「堅炭」。燒水時,他不斷扇火,務求火力均勻,水沸了便立即離火。
跟着是快速地用沸水洗滌茶壺,放進茶葉 (不是一小撮,而是稀稀鬆鬆的滿一壺),洗茶葉 (有時一次,一般兩次),然後泡茶。之後,用洗過茶葉的水來洗茶杯,再稍待片刻才斟茶。斟茶也講技巧,不是斟滿一杯再斟另一杯,而是巡迴斟到放在盤子上的幾隻小杯裏,直至全部滿溢為止。這時,茶的溫度最適中,剛好可以慢慢品嘗。茶壺裏的茶葉一般可以泡六、七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