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子(pou11 tɐi11 dzi35)
粵人稱「葡萄」為「pou11提子」,又省稱「提子」。白宛如《廣州方言詞典》有「葡提子」條,釋曰︰「葡萄。」似乎大部分人都以為「葡提子」是「pou11提子」的正確寫法。筆者以為其實正寫當作「菩提子」。
江藍生、曹廣順編著的《唐五代語言詞典》「菩提子」條︰「菩提樹的果實,用作念佛的數珠。」筆者相信,粵人正因為葡萄與菩提子相似,故此不知何時開始,就拿菩提子這個與佛教文化有關的美名來稱葡萄。
見到白氏的《廣州方言詞典》沒有用「菩提子」這個寫法,筆者頗感意外;心想︰難道自己想多了?幸而查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提子」條,見到這樣的解釋︰「葡萄…。也說『菩提子』。」真要感謝一眾粵語詞典的編者和粵語研究者,他們各自努力,都為我們的粵語文化貢獻良多;特別可喜的是,他們努力的成果,顯然能日漸將粵語與古漢語文化之間的關係理清脈絡,讓大眾知悉粵語的可貴處。
作反 (dzɔk3 fan35)
粵人不說「造反」,只說「作反」。《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則只收「造反」而不收「作反」。北齊魏收的《魏書·咸陽王禧》︰「坐多取此婢輩,貪逐財物,畏罪作反,致今日之事。」(據方一新《中古近代漢語詞彙學》頁516引)又《近代漢語大詞典》有「作反」條︰「造反,叛亂。《都是幻·梅魂幻》第四回︰『日前蠻王世子,因不中了金牌,懷慚抱恨而去。如今提兵作反,深入我境,殺掠人民,凌辱婦女,荼毒我百姓。』」又在互聯網上查找,又至少可以有如下兩例。《封神演義》卷七十八︰「箕子道︰『不道姜尚作反……。』」《紅樓夢》第九回︰「外邊幾個大僕人李貴等,聽見裡邊作反起來,忙都進來,一齊喝住,問是何故。」另外,筆者又在明凌濛初《拍案驚奇》卷之十找到用例︰「公孫黑思想奪他權值,日夜蓄謀,不時就要作起反來。」
雖則「造反」始見於西晉 陳壽的《三國志》,時間上早於「作反」,然而粵語的「作反」也是有所本的,同樣是古漢語。
微(mei55)
筆者小時聽見過不少親友說「mei55(音同「手指尾」、「考第尾」的「尾」)埋」一詞,義同「nei55埋」(「nei55」的本字就是「匿」,「匿埋」義為「躱藏」)。
《爾雅·釋詁》︰「瘞、幽、隱、匿、蔽、竄,微也。」晉郭璞《注》曰︰「微謂逃藏也。《左傳》曰︰『其徒微之』是也。」郝懿行《義疏》云︰「《說文》云︰『微,隱行也。』引《左氏》哀公十六年《傳》『白公,其徒微之』又襄十九年《傳》︰『崔杼微逆光』服虔注︰『微,隱匿也。』」
原來「微」古有「逃藏」、「隱匿」義,可見粵語的「mei55埋」的「mei55」當作「微」 ──讀陽平(第四聲)的字,有時可轉讀陰平(第一聲),這一點筆者說過很多次了,茲不贅述。「微」是陽平字,音「mei11」,轉讀陰平就是「mei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