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hœy33)
現在的後生輩諱言死時多會說︰「(某人)走著(咗)嚹。」其實以前香港人多說「(某人)去著(咗)嚹」。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去」條︰「逝世之意。佢琴晚去咗囉(他在昨晚去世)。」原來以「去」為「死」是古人的習慣。
蔣禮鴻主編的《敦煌語言詞典》「去」條,義項一︰「死。王梵志詩︰『百年有一倒,自去遣誰當?』又︰『死生人本分,古來有去留』」該書編者又引貴州 平塘方言「閻王要你三更去,不會留你到五更」一語來證明今日仍有以「去」代「死」的活語言。如果該書編者懂粵語的話,大概也會引用我們的「渠(佢)去著(咗)嚹」為例。
另外,江藍生、曹廣順編著的《唐五代語言詞典》「去」條,義項五︰「『死』的諱詞。《王梵志詩》○九八首︰『精魂歸寂滅,骨(肉)化灰塵。釋老猶自去,何況迷愚人。』」《變文集》卷五《無常經講經文》︰「饒你子孫列滿堂,去時只解穴啼哭。」又卷四《破魔變文》︰「莫為久住,看則去時。雖論有頂之天,總到無常之地。」
如果我們不想「去」這個至少有千多年歷史(唐朝滅亡於公元907年)的用法消失的話,以後遇有適當場合,就應該用「去」代「走」了。
濁(dzuk2)
粵語形容水質渾濁,通常只單用一個「濁」字。譬如「爾(呢)道啲水好濁」就是「這兒的水很渾濁」。普通話中的「濁」字只能是語素,不是可以自由運用的詞。閔龍華《現代漢語用法詞典》「濁」條︰「〈素〉(1)不清澈,不乾淨︰渾濁|污濁|濁浪|濁流。」其實,「濁」字單用是古漢語的習慣。
《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說苑‧政理》︰「水濁則魚困,令苛則民亂。」《說文‧水部》「溷」︰「亂也。一曰水濁皃。」
驚(gɛŋ55)
《香港粵語大詞典》「驚」條︰「怕;害怕︰我驚佢唔中意我[我擔心他不喜歡我]。|得我一個人喺屋企,我驚[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害怕呢]。」閔家驥、晁繼周、劉介明等編著的《漢語方言常用詞詞典》「驚」條︰「粵方言。 怕。我並非係鬼,唔使驚成你個樣。(粵劇《笑面虎》)」其實「驚」這個用法來自古語。
《莊子‧列禦寇》︰「列禦寇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驚焉。』曰︰『惡乎驚?』」
唐 李復言《續玄怪錄》卷一《楊敬真》︰「楊氏……開門視之,衣服委於牀上,若蟬蛻然,身已去矣。但覺異香滿屋。其夫驚,以告其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