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聽覺很奇妙,對於在意的人事物,即使聲音多麼微細,都能牢牢記住,就好像我兒子的聲音,縱使周遭人聲鼎沸,我也能辨別出來。但放諸四海,世界各地兒童的聲音,我們都有一一聽到嗎?
今年11月20日的世界兒童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便將”Listen to the Future”定為主題,提醒我們打開耳朵,傾聽塑造未來──兒童的聲音。我們邀請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寫信,向成年人分享他們的心聲、希望如何刻畫未來;來自不同國家、背景的兒童,共同願景離不開和平、傾聽、保護和尊重,皆因他們面對的世界,充滿挑戰。
兒童人口比例將低於兩成
UNICEF最新旗艦報告《世界兒童狀況2024》預測人口結構變化、氣候和環境危機、以及突破性科技,對2050年及其後兒童生活的影響,並就兒童在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提出了重點指標。
報告預期,到2050年,世界各地的兒童人口會維持於約23億人,但其於各地區所佔的人口比重將會下降,例如東亞和西歐的兒童人口比例將低於17%,相比2000年代 29%和20%的佔比,顯著下降。最多兒童人口,預計將位於目前貧窮國家最集中的地區,以非洲為例,兒童人口比例雖從2000年代50%佔比降至40%以下,但仍處高位。這些國家及地區,原本在滿足兒童基本需求方面已苦苦掙扎,再加上氣侯風險及數碼基建缺乏,將進一步加劇其壓力。
值得留意的是,老年人的人口同時持續增長,預期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達16億人,比2021年增加一倍,屆時每六個人便有一人是老人。發達國家情況更甚,兒童佔其整體人口的比例可能不到10%,社會集中精力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以至於兒童在社會中的能見度及權利愈受忽視。
10億兒童受氣候惡化挑戰
氣候挑戰亦不容忽視,現時有約10億兒童居住在氣候及環境風險極高的國家及地區,直接威脅其成長。兒童發育期間,包括腦部、肺部及免疫系統,更易受污染及極端天氣的影響,例如高溫導致乾旱或野火造成糧食失收外,亦會令更多蚊蟲滋生,增加登革熱、寨卡病毒等蚊傳疾病;洪水會污染潔淨水源,這些滿布大腸桿菌、曲狀桿菌、沙門氏菌等的水,是引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最常見原因之一。若情況得不到改善,報告預計,於2050年至2059年間,受害於極端熱浪的兒童人數將是2000年代的八倍,受洪災影響的兒童為三倍,近兩倍的兒童難逃山林野火的威脅。
人工智能(AI)等新科技則是雙刃劍,同時帶來希望與風險。新生代可借助科技的力量,但一部分人仍面對難以逾越的數碼鴻溝,影響他們勝任工作的能力。在2024年,高收入國家有超過95%的人能夠連接互聯網,而低收入國家則只有近26%,尤以女孩的比率更低。每10名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女孩當中,只有一名能連接上互聯網,大大削弱了她們在教育以及工作當中,獲錄取,且有效、負責任地使用相關工具的能力。
生命中的首7000日
面對挑戰重重,我們亟需為兒童投資於教育和基本服務構築可持續且具逆抗力的城市;提升基礎設施、技術、和社會支援系統的氣候適應能力;並為所有兒童提供具有連接性及安全的科技設計,裝備新生代面對有增無減的挑戰。
為了讓香港公眾更了解世界每個角落孩子們的境況,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UNICEF HK)於世界兒童日期間,分別於樂富及時代廣場舉辦「生命中的首7000日」互動展覽,透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市民介紹兒童從出生至18歲成長歷程中的各項需求,以及UNICEF回應兒童不同階段成長需要所推出的項目和倡議。除此之外,活動亦提供不同的資訊,展示氣候變化等如何影響下一代,並介紹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及UNICEF的全球兒童工作、包括食水、個人及環境衞生(WASH)項目,並以徙步取水挑戰讓參加者感受孩子每天花上數小時打水的境況。
展覽亦讓香港的小朋友抒發心聲,在特別設計的「心聲牆」上貼滿寫上觀展小朋友的訴求、五彩繽紛的記事貼。「更多公園」、「增加遊樂設施」、「功課少一點」,一字一句,都在告訴成年人們,香港小朋友所面對的壓力和憧憬。這些童言童語到底是異想天開抑或是未來的藍圖,決定權掌握在我們成年人的手中。作為新生代的守護人,我們懷抱未來。只要政商學研各界能夠攜手合作,我們必然能夠讓香港成為能夠實現小朋友願望的兒童友好城市。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每個人的心都是世界的主宰,可以彩畫世界上任何風景。願我們能用心去美化這個世間,為兒童畫花鳥、畫山水、畫出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