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港人北上,加上疫情期間,電商搶了不少實體店生意,香港店鋪之生意一落千丈。在沙士期間也不受影響的旺角,現在也門堪羅雀,景況淒涼。旺角一向是普羅大眾平常消費的龍頭地區,為什麼會變成如此慘淡呢?這與旺角之風水變化有關。
旺角的來龍去脈
要了解旺角風水,首先要從歷史上了解旺角的山水變化,才可以知道其「來龍去脈」。旺角包括太子是在九龍半島之西,界限街以南,至大約登打士街廣華醫院之北的一帶總稱。其西則在西九龍走廊為界,而其東之北段約在洗衣街之西,南段以窩打老道為限。
看風水講究「龍、砂、水、穴」,其中「龍」就是某地方之龍脈,所謂「來龍」是以附近的高山一路起起伏伏而到某地方。
旺角之「來龍」來自東西走向的九龍出脈中之筆架山。筆架山山脈在旺角正北,一路向南而到達窩仔山起一小高山,窩仔山也在正北,成為旺角之祖山。八卦中北方為坎卦,為水,主貿易,而這條龍脈一路向南,在旺南東之拔萃男書院的小山,再到京士柏山至尖沙咀。旺角天然地貌是只有幾個幾層樓高之小山丘,組成一條南北直線,在今日彌敦道附近便臨海,而其西今日大角咀附近有小小突出海面。
彌敦道改變旺角風水
正因此,旺角的古稱叫「芒角」,芒角一詞是指植物的尖葉,也指星辰之光芒及事物的樓角。總言之,是山勢上有突出海面的地方,而旺角則是一個天然小灣,所以會有不少漁民在此避風停泊,漁民會把魚獲携上岸做買賣,久而久之開展了一些墟市。而在這些小山丘之間,有村民居住,有人以種菜為生,有人做花圃,也有人以染布,洗衣曬涼為業,所以後來該區的街名有西洋菜街、通菜街、花園街、黑布街、洗衣街等名稱。
旺角之大轉變是在英國佔領九龍半島之後,當時英軍為了方便運兵到邊界界限街,便在1860年建成一條南北向的彌敦道,初時它為紀念當時總督,命名為羅便臣道,但為了避免與香港島同名的羅便臣道混淆,並為紀念第13任港督彌敦對九龍的發展、貢獻,便改名為彌敦道。(下期再續)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