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令台海局勢更為撲朔迷離。11月12至17日在珠海舉行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殲-20、殲-35A等陸海空尖端武器裝備的亮相,以及解放軍於9月25日成功試射的12000飛行公里的東風-31AG洲際導彈,越發對台海各方形成了巨大震懾。專家們紛紛預言,台灣當局可能會審視自身策略,不敢觸碰紅線,「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步伐加快。緊鄰台灣的香港,不少人擔心台海變動會對香港有重大衝擊,近日還有人議論香港回歸以來的一國兩制能不能對台灣作出良好垂範。
筆者認為,一國兩制方針在香港27年來的成功施行,不僅是解決歷史遺留類似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長期保持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更是未來一些國家化解地緣政治紛爭衝突以及和諧共存的最好參照和借鑒。一國兩制的偉大創舉和香港的實踐成就,本身亦是對世界和全人類的一大貢獻。一國兩制內容豐富,踐行辦法也變化無窮!但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時至今天,尚在不斷的深入一國兩制的議題之中,領悟其中所蘊含的一切奧妙。就是香港在經歷了40多年(由1982年中英談判迄今)的政治過渡之後,需要加倍努力去發展一套基立於一國兩制之上的香港論述,才能跳出固有模式和困囿之路。
一國兩制的變與不變
正如鄧小平所說:「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還不是從香港問題開始的,是從台灣問題開始的。」一國兩制目前用在港澳,然而目的在台灣。香港回歸以來也在「一個國家」和基本法保障下,保持原有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制度不變。香港特區政府依照基本法落實高度自治,港人的自由度只有增加並無減少,香港仍舊是國際大都市。
新時期,習近平主席更是從中華文明史的高度來看待香港以及一國兩制,不僅着眼於解決香港當下的政治疑慮,承諾一國兩制方針「必須長期堅持」,還從大歷史維度將一國兩制詮釋為一項長期國策。事實上,從新中國確立「保持不變、充分利用」的對港政策以來,中央始終從戰略高度強調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即充分利用香港與全球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緊密聯繫,發揮其引進西方資金、技術、知識和經驗並輸出中國產品的「通道」作用。
香港今日作為自由港、單獨關稅區,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與世界頂尖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亞太區主要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等,成績顯赫的背後,與國家這項戰略密切相關。
然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處於深刻變化之中,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更加密切。此時,我們更要深刻認識香港本地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以及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於戰勝一切風險挑戰。一國兩制,不變的是「道」,是初心,是大原則;靈活變通的是辦法、政策,就是治理方式和手段要與時並進。在這滾滾歷史洪流中,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
香港最為遺憾的是,回歸後由於歷史慣性思維的影響,既沒有對先輩們在這片土地上開疆闢土的完整論述,也沒有對滋潤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中華文化文俗的有效傳承,更沒有對港英「殖民」史跡去蕪存菁的檢討與論述。以致回歸多年的香港,是一個未經歷「去殖民化」的社會。從「本土主義」到「國教風波」,從非法「佔中」、旺角暴動、「黑暴」,從「普選」概念爭論到「愛國者」概念界定等,其實都集中在政治文化意識形態領域的衝突和爭奪。
香港社會前些年出現的這些問題,也與其一脈相承、一成不變的「『殖民化』資本主義制度」有着重大關係。如政商精英主導的利益格局未受到觸動,高級公務員隊伍架構基本沒有改變,學校教材沒有更換等等。至今香港特區政府架構雖然幾乎每年都不斷有一些小變化,但也從未脫離過1973年港英時期《麥健時報告書》的框架。英國150多年的「殖民」歷史,給香港留下了一套「殖民」管治的經濟、政治和制度遺產。表面上看,那是恪守法制、規則和秩序,實質上則是一套文明價值系統。這樣,一方面造成政治架構上的互相牽制,導致施政困難;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公務員長期信奉「小政府大市場」模式,在新時代處理全新的經濟和政治、社會問題挑戰時,思維靈活有欠,缺乏有高度和格局的戰略能力;再加之西方社會和「反對派」不斷攪局和挑起事端爭議,人為製造了各種困難。
這些因素盤根錯節,不是一朝一夕間形成,也沒有單一成因,而是綜合各方面原由積聚至一些難以化解的深層次矛盾,絕對不是今天一時三刻就能立馬解決的。當下最重要的是,香港如何在新形勢及新一輪「全球化2.0」即將到來之際,自我覺醒,自我改革。鄧小平常言,「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無論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只是一種資源配置手段,與政治制度無關。資本主義可以有計劃,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只要能夠促進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都可以在實踐中使用。未來香港如何在一國兩制的得天獨厚優勢下自我改革、與時「求變」,並融會貫通,配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步伐,加快角色定位的調整,值得深思!
自我革命,「香港特色的資本主義」
筆者不由想起去年初《求是》雜誌,一篇題為《全面從嚴治黨探索出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徑》的文章,內容中提及在毛主席領導時期,中國共產黨已經開始思考「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這個問題,並有初步答案。毛主席認為,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唯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其後,有關探索仍然持續,國家最高領導人在中共十八大以來給出了第二個答案,就是共產黨人須在接受人民監督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革命,國家才能免於繼續經歷興衰循環的命運。
兩個答案前後相距60多年,可見國家領導層一直非常重視並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黨和國家會將之視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筆者以為,這是一個認識並學習國家領導人重要思想的關鍵課題,同時對於思考一國兩制及香港未來出路和發展也將有着重大啟迪。
強烈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使國家最高領導人始終篤行不殆,提倡不忘初心、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並不斷反省和及時自我糾錯。那麼香港呢?我們永遠堅持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愛國愛港的初心從來不動搖;我們嚮往追求的是香港社會自我覺醒後的創新進步、各項制度的自我改革與提升,期待新時代一個嶄新的「香港特色資本主義」社會!
我們更要在這風雲變幻之際,從全球地緣格局出發,充分認識到香港處於國家邁向海洋邊疆地帶的地緣優勢,才能真正理解香港獨特的歷史進程及其在國家戰略中的獨特定位。在此意義上,中國香港和一國兩制這個概念不僅表明香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把香港問題作為理解國家問題的「鑰匙」或「索引」,乃至於成為一種靈活處理歷史政治問題的「方法」。
如今,雖然過往香港取得了不少成就與讚譽,27年成功的一國兩制經驗,可為國土分裂或因地緣政治發生紛爭衝突的國家統一及和諧共存,提供最好的借鑒和垂範,比如韓國與朝鮮,或南塞浦路斯與北塞浦路斯;又或逼在目前的俄烏衝突,最可能的結局就是雙方停戰,劃分「三八線」,把烏克蘭一分為二:已經被俄羅斯控制的東邊土地就歸附俄羅斯,不加入北約;沒有被俄羅斯控制的西邊地方,可以成為中立緩衝區的新烏克蘭。不恰如一國兩制的東西烏克蘭嗎?
「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未來的香港,應該是站在祖國母親的肩膀上,目光放之四海,跳出腳下的一畝三分地,以「國之大者」的寬廣胸懷,融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香港特色資本主義」的完全優勢,從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可發揮一國兩制的最大威力,創造新的輝煌!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