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在哪兒?

中東是一座火藥庫。過往美國為一己之私,在中東上下其手,唯恐天下不亂,一旦發生衝突即提油救火。因此,這次拜登和馬克龍聯手扮演救火角色,對於這份60天的停火協議能否真正得到落實,國際社會普遍抱懷疑態度。

黎巴嫩在哪裏?很多人未必知道,但以黎衝突,確切說是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交火衝突的新聞,近期經常成為國際版頭條。日前在某電視台時事評論節目上,主持人劈頭就問:以色列和真主黨停火協議會成功嗎?我的回答是,隨時有變,但即使能停火幾天甚至一天,國際社會也值得去爭取。

停火協議的博弈與背後考量

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與以色列接壤的南部地區是真主黨的勢力範圍。與伊朗同屬什葉派的真主黨與以色列早已結下深仇大恨,引發這一輪以色列和真主黨衝突的導火線,就是真主黨武裝聲稱要支援加沙的哈馬斯,發動對以色列的導彈攻擊,而以色列則以十倍數十倍的軍事打擊施加報復,南部地區及首都貝魯特等地爆炸聲日以繼夜,包括平民婦孺在內死傷枕藉。不久前黎巴嫩發生聞所未聞的傳呼機對講機爆炸的恐怖襲擊,被指是以色列不擇手段對付真主黨。與此同時,以軍揮師攻入黎巴嫩南部,大有將黎南變成第二個加沙地帶的趨勢。這場戰爭已經迫使以色列數萬人和黎巴嫩百萬人逃離家園。日前,美國總統拜登卻突然聲稱,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已接受由美法兩國斡旋的停火協議,雙方同意永久停火。

從外界擔心以黎衝突升級,可能引爆新的中東全面大戰,到突然傳出雙方願意停火的好消息,究竟發生什麼事?主持人提問「停火真的會成功嗎?」其實是反映國際社會對停火協議普遍懷疑的態度,無論以色列還是真主黨,都是說變就變。而雙方表示願意接受這份停火協議的內容,包括以色列從黎南撤軍,真主黨必須撤出與以色列交界的南部邊界,轉移至利塔尼河(Litani River)以北(這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006年決議案中內容),其實是各取所需。真主黨的軍火庫被以色列炸毀七七八八,元氣大傷,停火可以得到喘息和療傷機會。而另一邊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坦言,與真主黨的停火協議將令以色列得以「聚焦伊朗威脅」,並讓以軍有時間重新補給,集中全力對付加沙的哈馬斯。

內塔尼亞胡依然就該法庭的裁決提出上訴,正面回應美法的停火方案,亦不失為淡化國際刑事法庭裁決效應的一種辦法。(Shutterstock)
內塔尼亞胡依然就該法庭的裁決提出上訴,正面回應美法的停火方案,亦不失為淡化國際刑事法庭裁決效應的一種辦法。(Shutterstock)

其實,以色列的態度背後還有另一層因素。11月21日,國際刑事法庭以反人類罪和戰爭罪,下令逮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前防長加蘭特,以及哈馬斯領導人馬斯里。英國人早在以色列立國時已經領教過內塔尼亞胡的前輩們的血腥手段,因此第一時間支持國際法庭的裁決,一些歐盟國家也認同國際法庭的行動,換言之,如果內塔尼亞胡踏上這些國家,隨時會遭到逮捕。儘管內塔尼亞胡一向無視國際社會的譴責施壓,但這一次他不能不正視自己和以色列的國際處境,雖然以色列不是國際刑事法庭的簽約國,但內塔尼亞胡依然就該法庭的裁決提出上訴。正面回應美法的停火方案,亦不失為淡化國際刑事法庭裁決效應的一種辦法。

當然,美國的角色至關重要。拜登力推停火協議,理由非常簡單,因為卸任在即,拜登需要用這份停火協議作為自己離開白宮時留下的外交政治遺產。拜登上任後先後爆發俄烏衝突和以哈衝突,以及由以哈衝突蔓延至黎巴嫩真主黨加入戰事。由美國帶領的北約出錢出軍火全力支援烏克蘭抗俄,又在瑞士舉行解決俄烏衝突的所謂國際會議,但俄烏衝突不僅沒有平息跡象,甚至有進一步升級釀成核大戰的危機。

老態龍鍾的拜登不僅在應對俄烏衝突一事上暴露出無能,在以哈衝突問題上同樣表現進退失據。臨急上陣接棒參選的哈里斯最終慘敗收場,拜登當局外交無能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特朗普挾大選勝出的氣勢,任命對巴勒斯坦態度強硬的前阿肯色州州長赫克比(Mike Huckabee)為下一任駐以色列大使,可以預料,特朗普上任後,以巴局勢乃至中東局勢將會有更大變數。基於此,拜登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卸任前推動以色列和真主黨停火,算作對民主黨的支持者有所交代。

中東是一座火藥庫。過往美國為一己之私,在中東上下其手,唯恐天下不亂,一旦發生衝突即提油救火。因此,這次拜登和馬克龍聯手扮演救火角色,對於這份60天的停火協議能否真正得到落實,甚至促成雙方永久停火,國際社會普遍抱懷疑態度。但即便以黎只有短暫的停火,國際社會也應該全力支持。中國外交部表示:支持一切有利於緩解緊張局勢、實現和平的努力。

和平,是人類共同的心願。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郭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