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教育局更新了資助學校採購程序,距離上一次頒布已相隔11年之久,是次更動主要添加了防止賄賂、公平原則、資料保密等指引,尤其涵蓋維護國家安全的內容,以回應當下社會最關注的議題。然而,站在學校日常行政而言,該文件卻沒有更新前線同事最常觸及的操作事宜,故我大膽評價該程序不過是空中樓閣。
採購程序繁瑣
教育局為使學校採購物料及服務,合乎法規,令公帑及學校資源運用得宜,會公布指引,讓負責人員有章可循,並會不定期派審計職員到校,查閱帳目、單據,向學校提供適切建議。整套流程由報價、購買,再到監察,每一環都有特定要求,一切皆為防止弄虛作假。原意甚好,但可以想像箇中會有多少表格需要填寫,需經多少人首肯、批核。
校內採購工作,一般由老師兼任,多花了心思在程序上,自然少了時間在本業──陪伴學生。況且,上一版指引距今多年,期間科技、社會均進步不少,理論上該有條件精簡工序。偏偏新版在採購方式、財政限額等方面,竟與之前的分別不大,未有與時並進。
採購方式落後
早在十多年前,使用信用卡付款,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在資助學校採購上,卻是忌諱。源於這付款方式,往往為卡主帶來積分優惠,為免利益衝突,負責同事只准以現金支付。若碰上非用信用卡不可的情況,就得獲上級批准,有些學校甚至要上報校董會。同理,使用八達通、支付寶等方法,亦會遇上類似困境。結果,在電子支付已甚為普及的當下,替學校採購仍停留現金一途,何其諷刺?
電子付款辦不了,本地或國內外網購就更不消提了。試想,現時網購應用如斯廣泛,方便、快捷又便宜,已成其代名詞,但學校卻與它無緣,不惹人發笑嗎?學校有見及此,會運用「智慧」,務求便利採購需要之餘,又在不抵觸指引下鑽空子,例如會開設一些由校方持有的信用卡或帳戶。總之,一句「校本」,各門各派各有規矩,可謂八仙過海。
一聽便知,眼下光景並不理想。其實不少人士一直反映問題,但局方則遲遲未有提出方案。可以預想,未來支付只會日益多元,迴避不會是應對之策。
財政限額沒有通脹
指引為不同金額的採購列明處理辦法,舉例,5000元或以下,不用公開競投;又如,5萬至20萬元,須邀請最少5個書面報價。金額達20萬元以上,才須邀請最少5名供應商投標,並須由標書委員會批核。
這樣的限額要求,莫說是11年前,就算以今天的標準,也能平衡行政工作與風險管理。可是,不少學校為提高安全系數,會再向下收緊限制,好像2000元以上,便要求3個書面報價。
可以猜想這限額不變,下調了標準的學校很難會放寬要求,在年年通脹,學校因辦活動而採購日增的將來,同事花在採購的工作量,與教育局的原來構思只會相距愈來愈遠。
有趣的是同屬教育局操辦的校舍緊急維修(ER),每宗金額門檻卻會有通脹:今年就由小學3000元、中學8000元,分別提升至6000元和1萬元。如此,大家可以預示將有更多工程,須要學校自行物色承辦商處理,當中的行政工作可以有多繁重了。
總結,要不是基於維護國安及防貪等因素,我相信採購程序不會被更新。一份與日常學校運作息息相關的指引,長期沒有審視,難得檢討,與社會變遷密切的內容,諸如金額卻未有調整。指引是否從學校出發,大家心知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