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幾位和我同齡的女人聊天,原來她們小時候經歷過「名正言順」重男輕女的歧視,荒唐兼過分——還要是媽媽比爸爸更歧視。我們父母那一輩在城市長大,做媽媽的也不算是文盲吧,在香港這個殖民地,西方文化影響不算少吧,但在那60、70年代,卻依然看扁女孩子,把機會留給兒子——儘管兒子不濟,沒本事,沒上進心。
我每次聽到這些故事,都感到不可思議,以為在聽什麼民初的故事。有些家庭還可以說是女兒太多了,兒子是追回來的,所謂萬綠叢中一點紅,物以罕為貴。但有些家庭是一大堆兒子才一個女兒,媽媽自己也讀過點洋書,自己是女人,卻最落力執行歧視女性的工作,真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這種陰影終生移不走
然而,就是這些女兒,往往名成利就——比那些受盡偏愛的兒子不知勝幾多倍——可是陰影卻影響她們一生。的確,可能因為受歧視,所以這些女兒向上爬的動力比人家強,但終生的自卑感卻無法克服,不停地好大喜功、不信任人、不擇手段,無疑最終出人頭地,但是否快樂又平衡的自信女性?我懷疑。
為什麼女人自己受盡歧視的苦,會變成這種惡習的擁護者,努力在下一代的女兒間繼續執行歧視?強迫女兒們停學省下錢給考不上大學的弟弟付學費;叫女兒做家務好讓弟弟可以享樂;吃飯時男先吃,女吃剩菜;幾個姊姊齊齊每人打三份工,好讓弟弟在外國念完碩士、博士。不過,女人可以跨越這些困難,最可怕的是重男輕女的媽媽,不停地潑女兒的冷水,那種言語之間打擊自尊的冷言冷語,甚至侮辱、言語欺凌⋯⋯事實證明,歧視阻不了有本事的女兒,但心理上留下的陰影,終生遺憾。再過幾多代,才可以希望這些現象會成為往事?
新任的加拿大總理 J. Trudeau 被問及,為何內閣成員一半是女人,他答:因為這是2015!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