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空間 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那是對我們的教育多麼嚴厲的批評?我們的教育,難道不是幫助學生尋找和樹立方向,而是讓他們失去方向?工業社會以前的學校——佛教的僧侶學校、伊斯蘭的 Madrasa、英國的「公學」——雖然也傳授知識,但都是宗教氣氛極濃的教育,其核心任務,就是樹立年輕人的信仰。不用宗教的話語,也就是尋找生活的意義。傳統工業社會的現代學校制度,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工具,強調的是知識、技能、學歷、證書、分數,個人價值不是教育的考慮元素。在傳統的工業社會逐漸解體的時候,當個人嚴格從屬於生產機制的情況正在逐漸消亡,個人就亟須尋找自己的價值。從長遠來看,這是年輕人輕生的深層教育因素。
筆者1970-79年在筲箕灣辦學,學生能夠有機會升學的絕無僅有。當時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學生在中學時期,起碼有一次在台上接受鼓掌!」就是讓每一位學生認識自己的價值。當年的教師,至今引此為傲!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