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一線城市的樓市炒得火熱,以深圳為例,其樓價於2015年已升了52.7%。這種爆炸式升勢實在難得一見,即使是香港樓價於1997-98年亞洲貨幣危機前的巨大升幅也不及。
樓市:救得頭來腳又痛
至於上海和北京,去年分別升了21.4%和11.3%,而距離北京只有約百公里的天津樓市也蠢蠢欲動,這種樓市火熱現象正逐漸蔓延至其他一線尾和二線頭的城市了。
雖然一線城市的樓市是非常熱炒,但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卻是一潭死水,並出現頗多「鬼城」。這情況是值得大家留意,因為內地的樓庫存已超過五年的正常需求,若要減低庫存是必須催谷三四線城市的居民置業意欲。
無奈最矛盾的地方,是推高三四線城市的樓價必會令中央政府難以於一線城市實施樓控政策,但不控制一線城市的瘋狂樓價,最終只會令樓市泡沫變得更大,而且更會蔓延至二線頭城市。總而言之,中國的樓市情況已成一個計時炸彈,不盡快解決,只會是後患無窮。
中國樓市兩極化可以形容為「救得頭來腳又痛」,尤其是經濟逐步轉型至由內需及服務帶動,一旦一線城市的樓價泡沫爆破,肯定會對中國經濟構成頗大的影響,中央高層在這方面不能不防。
官方調低人民幣匯價 非聰明之法
近年困擾中央政府的問題是在過去年半,人行採用減息和降準來振興經濟,但從實質經濟層面來看,注水入經濟至今仍無助提升實質經濟增長,然而,這結果是可以理解的,原因是銀行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影響下,是會收緊信貸,因此,即使人行為銀行體系灌水,但效果似乎不顯著。
寬鬆的貨幣政策令人民幣匯價面對貶值壓力,此外,在上年8月11至13日,人行直接將在岸人民幣中間價貶值,使市場憧憬人行希望以較弱的人民幣匯價以支持內地的出口競爭力。當然,官方出手,即使微調人民幣匯價,也會引來後遺症,如果人民幣的匯價貶值成為趨勢,外資將面對頗大的匯價風險,因此,抽資離場絕對是一個合理選擇。而從過去幾個月的外匯儲備不斷流失,這正好證明由官方直接調低人民幣匯價不是一個聰明做法。
減稅未必刺激消費
中國的貨幣政策、匯率及資本市場是環環相扣,可以形容為牽一髮動全身。大家可以想像在人行不斷放水下,人民幣匯價始終要跌,而走資的情況仍會繼續。
在全國人大會議中,總理李克強宣布一個頗大的赤字預算,決定以擴張性財政政策來穩定經濟,誠然減稅可以令市民及企業減低財務負擔,而增加公共開支在理論上也可以幫助經濟;但關鍵是市民和企業會否在減稅後增加個人的私人消費開支或加大投資。與現時銀行情況頗相似,在經濟視野頗低的時間,增加稅後收入並不代表市民或企業會增加支出,反而大部份從減稅後獲得的額外收入會變為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至於增加公共開支方面,筆者已多次提出公共開支不止在乎量,也要顧及質素,如果大家有留意國基會所提倡的增加公共開支,是有質量的開支,不是一些大白象公營工程。
現時中央政府最重要做的工作是展示能力,令市民增加信心,否則中國經濟又會跌進一個「一放即亂,一亂即停,一停即死」的惡性循環。
原刊於《蘋果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