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角落

可惜,「寬容角落」一個人都沒有。大家都在公園中間搶各種遊樂設施。5、6歲的小孩爭先恐後,絲毫不輸他們在職場上的父母。我猜這是社會的本質。「成為重要的人」會有很多立即的好處,但「成為好人」則未必。

每個家、學校、公司,都該布置一個「寬容角落」。

帶孩子去公園玩,發現公園裏有個「寬容角落」。其實就是公園邊緣的一張長椅,椅背印有很多善待彼此的方法。小至打招呼、認識新朋友……大至原諒、對自己好一些。有些話的文字排列讓人印象深刻,如「成為重要的人很好,但成為好人更重要」。

在「寬容角落」,每個人卸甲歸田,善待自己,和別人。

可惜的是,「寬容角落」一個人都沒有。大家都在公園中間搶各種遊樂設施。5、6歲的小孩爭先恐後,絲毫不輸他們在職場上的父母。

我猜這是社會的本質。「成為重要的人」會有很多立即的好處,但「成為好人」則未必。所以大部分的父母還是把時間花在前者。

但我猜大部分的家長跟我一樣,在現實壓力下,努力擠出時間和資源,教孩子善良。畢竟家長都有親身經驗:不善待別人,別人也不會善待你。不善待別人,通常也不會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

但「善待」,不像字面上那麼簡單。

離開公園後,我們去一個農場。農場養了很多羊駝,因為外型可愛,所以帳欄上貼滿禁止餵食的標語:「每種動物的飲食,依照天性有獨特的需求。你的善意,會讓牠們生重病!」

對羊駝如此,對人呢?

當我們善待別人時,常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不會想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性和需求,而我們的善意,可能讓別人生重病!是的,雖然「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但結果未必會對他好。

善意的對象年紀愈大,愈得尊重他的天性或需求。對嬰兒的照顧要無微不至,對成人只要點到為止。

所以我喜歡寬容「角落」。是個「角落」,而不是「空間」、「雕堡」、「國度」。沒有門,不需預約,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進來、離開。給予者不會太費力,接受者不會太窒息。來的不是聖人,不來也不是壞人。我們的善意未必會讓別人更好,但絕對會讓自己更好。每個人依照自己獨特的天性和需求,好好活着,也讓別人好好活着。

離開農場的路上,孩子開始胡鬧,我也跟着生氣。唉,寬容的路上,我們都有很長的路要走。還好,沿路有許多角落讓人喘息。而你看,哪些角落正秋高氣爽、綠樹成蔭。

原刊於作者Facebook專頁,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王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