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並非美國生存威脅 除非華盛頓犯下重大錯誤

美國在大國競爭中握有強有力的籌碼,但如果我們因中國崛起而陷入歇斯底里的恐慌,或對其「巔峰」感到自滿,我們可能會打出一手爛牌。丟棄高價值的籌碼。

我們的亞斯本會議在那年重點關注人工智慧對國際事務的影響。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到了2030年,中國將在人工智慧領域追平或超過美國(這是習近平的既定目標)。軍事專家告訴我們,由人工智慧控制的武器將是未來的潮流,任何可見的平台都可能被成群的無人機摧毀。民主專家擔心社群媒體的操縱和秘密資訊戰會破壞信任。人類能否基於自身利益制訂新技術的發展規則?我曾在史丹福大學參加了前國務卿舒茲(George Shultz)關於治理和安全的會議,那時也有人提出上述的問題。討論內容包括歐洲憂心的事情,譬如他們的人口下降、百姓以民粹心態對待移民,以及歐洲沒有一家科技公司排在前15名之內。

人工智慧和網路

2019年5月,我前往華盛頓參加由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和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主辦的人工智慧與國際關係會議。柏克萊電腦科學教授羅素(Stuart Russell)估計,真正的量子計算還需要10到20年才能成熟,但中美競爭已經阻礙人工智慧方面的合作,例如醫學和老化等可以造福全人類的領域。一位年輕學者問我,說我對於知識不斷增長有何看法。我回答他,說我年紀愈大,就認為自己知道愈少。分子增加了,但分母也增加了。儘管如此,追求綜合理解(integrative understanding)是永無止境的。

我在6月時去了海牙,全球網路空間穩定委員會正在當地開會。成員們擔心,由於中俄兩國強硬要求控制網路主權,2015年聯合國網路會議的合作程度正在逐漸降低。來自這兩個國家的委員會成員沒什麼話好說。全球網路空間穩定委員會在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結束了2019年的工作,而我們在非洲統一組織大樓舉行的非洲國家會議上提出了8項基本準則。會後,謝爾托夫和我步行前往紅色恐怖博物館(Red Terror Museum),裏面陳列着紀念衣索比亞那段歷史時期被殺害的50萬人的展覽品。我從阿迪斯阿貝巴飛往坎帕拉去看看50年前我的住所。我的朋友奧通(Olara Otunnu)是前駐聯合國大使,他開車帶我遊覽馬凱雷雷和卡蘇比王陵(Kasubi Tombs),讓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然而,他告訴我,說腐敗正在侵蝕當地的教育和體制。我發現烏干達當時有4000萬人口,而我當年住在那裏時,人口還不到1000萬。人口結構的變化速度超過了科技發展的速度。

美國5個長期優勢

中國是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雖有很強的優點,但也有缺點。在評估整體力量平衡時,美國至少有5個長期優勢。一是地理。美國被兩片大洋和兩個友好鄰國包圍, 但中國與14個國家接壤,並和多個國家有領土爭端。此外,美國還具有能源優勢, 中國則依賴能源進口。第三,美國的力量來自於其大型跨國金融機構和美元的國際地位。準備貨幣可不可靠,取決於能否自由兌換,並仰賴深厚的資本市場和法治,而中國缺乏這些。根據目前的預計,美國將會在全球人口排名中保持第三位,而且它是唯一的主要已開發國家,所以還具有相對的人口優勢。在未來10年,在全球15個最大經濟體中,有7個經濟體的勞動力將會減少,但美國勞動力預計將會增加,而中國的勞動力早在2014年便已達到高峰。最後,美國在關鍵技術(生物、奈米和資訊) 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當然在大力投資研發,專利數量方面也頗有斬獲,但按照其衡量標準,中國的研究型大學仍落後於美國這方面的大學。

總而言之,美國在大國競爭中握有強有力的籌碼,但如果我們因中國崛起而陷入歇斯底里的恐慌,或對其「巔峰」感到自滿,我們可能會打出一手爛牌。丟棄高價值的籌碼──包括強大的盟友和在國際機構中的影響力──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中國並非對美國的生存構成威脅,除非我們自己犯下重大錯誤,陷入一場大規模戰爭。我擔心的是歷史重蹈1914年,而非1941年。

摘錄自《活在美國世紀》第十章〈川普、拜登和更遠的未來〉,本社獲天下文化授權轉載。

新書簡介:

書名:《活在美國世紀:國際關係大師奈伊回憶錄》(A Life in the American Century
作者: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 Jr.)
譯者:吳煒聲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作者介紹:

大學傑出服務榮譽教授,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他也擔任過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和副國務次卿,曾經獲頒這三個部門的傑出服務獎。奈伊是研究現代美國實力的世界知名權威,其著作影響了好幾代的學者和政策制訂者。 他筆耕不輟,出版了諸多廣受好評的著作,譬如《軟實力》(Soft Power)、《權力大未來》(The Future of Power)、《領導力》(The Powers to Lead)、《美國世紀的終結?》(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和《強權者的道德:從小羅斯福到川普,十四位美國總統如何影響世界》(Do Morals Matter? Presidents and Foreign Policy from FDR to Trump)。 奈伊的文章曾刊登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和其他政治刊物。《外交政策》在2011年將奈伊評選為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 此外,在最近對國際關係學者的一項調查中,他被評為對美國外交政策最具影響力的學者。 奈伊繼續定期為Project Syndicate撰寫專欄,同時與妻子莫莉在新罕布夏州的農場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