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政治預測市場愈來愈準確,選舉預測的世界似乎在發生悄然變革。在剛過去的美國總統選舉中,傳統民調還在堅持候選人五五開之時,像Polymarket和PredictIt這樣的預測市場卻早已將特朗普的勝率穩定在60%。到了開票夜,市場的反應更是迅速──開票進行不到幾個小時,特朗普的勝率就從60%一路攀升至80%!
預測市場之所以更具預測力,主要在於「真金白銀」的效果:下注的人是掏出自己的錢來判斷誰會贏。這與民調中的抽樣數據大不相同,因為參與者的真實性動機讓市場數據更貼近現實。而民調往往容易受到抽樣偏差或調查設計的影響,尤其在這些「票投了才知道」的選舉中,似乎愈發難以準確反映選民的心意。
更有趣的是,預測市場的不斷崛起,也讓一些政治評論員面臨挑戰。在這次選舉夜間的直播中,CNN和MSNBC的評論員仍試圖討論賀錦麗的可能性,或講一些模棱兩可的安慰話。
但此時,預測市場早就顯示特朗普大幅領先,觀眾對這種空洞的評論已然有些不耐煩。隨着觀眾愈來愈依賴市場數據,這些「有話沒話撐場面」的評論員正失去話語權。
預測市場的即時反應和高準確度,正逐步改變選民的資訊來源。觀眾不再需要被評論員的專業分析牽着鼻子走,而是能直接從市場數據中一窺選情走勢。這不僅讓資訊更加透明,還賦予觀眾更多主動權。當然,傳統民調和高品質的分析仍有其價值,但面對資訊即時化的需求,或許它們也需要適應新的玩法。
預測市場的崛起不僅改變了我們看待選情的方式,還讓那些高談闊論的評論員感受到一絲壓力。或許未來的選舉夜,我們會看到更多市場數據、少一些空話連篇的「專家分析」。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