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朝鮮向俄烏戰場派兵,支援俄羅斯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此事最早是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爆出的。
澤連斯基在10月16日表示,烏克蘭情報部門發現,朝鮮不僅向俄羅斯提供了武器,還提供了人力,並稱這是第二個國家參與對烏克蘭的戰爭。
目前看來朝鮮派兵基本屬實
烏克蘭媒體隨後報道稱,10月3日在頓涅茨克戰場,被烏克蘭導彈襲擊身亡的20多名俄羅斯士兵中,有6名是朝鮮軍人。這一說法在10月18日得到韓國國家情報院的證實,國家情報院表示,據了解,朝鮮最近決定向烏克蘭戰場派遣特種部隊等4個旅,共計12000名士兵。
這些人目前在遠東的俄羅斯部隊接受適應訓練,之後將被部署到俄烏前線,這將是朝鮮首次大規模向外派遣地面部隊,他們將穿着俄羅斯軍服,使用偽造的俄羅斯身份證,偽裝成俄羅斯軍人參戰。
美國和歐洲多國隨後也證實了這一消息,朝鮮對這一指控予以堅決否認,稱其為「毫無根據的謠言」。
俄羅斯則模稜兩可,普京10月24日,在金磚峰會閉幕之後的記者會上接受相關提問的時候表示,「與朝鮮做什麼,怎麼做,是我們自己的事情」,顯然留出了日後承認的空間。
現在看來,朝鮮派兵是一件基本可以確定的事情,那麼它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簡言之是為了自保和自救。
朝鮮依賴外匯收入
今年6月,朝鮮和俄羅斯簽訂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承諾將在任何一方遭受侵略的時候提供互助,也就是說兩國形成了軍事同盟關係。
當時普遍的看法是,朝鮮因為經濟困難,賣點武器彈藥給俄羅斯賺點錢,俄羅斯則借此緩解一下俄烏戰場常規武器彈藥的不足,而最近雙方關係更進一步,已經發展到朝鮮派兵支援俄羅斯的地步,不管朝鮮這麼做是主動還是被動,都不會是無償的,俄羅斯肯定支付了相當高昂的代價。
此前,朝鮮賺取外匯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向海外派遣勞工,而外派軍事人員上前線為別國打仗,可想而知收費會更貴。
按照韓國國情院的說法,派遣至俄羅斯朝軍的報酬,大概是每人每月2000美元,朝鮮連這樣的錢都要賺,證明其內部的困境很嚴重,迫切需要從外部輸血。
另外,參加烏克蘭戰場,也是朝鮮軍隊積累現代戰爭經驗和測試武器性能的機會,這實際上已經不是朝鮮第一次這麼做了,越南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朝鮮就派遣了飛行員,敘利亞內戰期間,朝鮮也曾經派遣了兩支小規模的戰鬥部隊。
10月24日,韓國國防部長金龍顯,在國會國防委員會國政監察中回答朝鮮派兵問題的時候就表示,「說的是派兵,實際上當炮灰雇傭兵的說法更恰當,如果是派兵,就要保持該國軍隊的指揮體系,佩戴軍服標誌國旗,自豪地開展行動,但是朝鮮軍人穿着俄羅斯軍裝做偽裝,在俄軍的控制之下,在沒有任何作戰權限的情況下按指示行動」。
朝鮮版本的兩國論
朝鮮派兵之後,很多人擔心的是,俄羅斯會通過向朝鮮提供軍事技術作為回報,這可能會讓朝鮮更大膽的對韓國和日本採取更激進的行動,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朝鮮近期以韓國通過無人機向平壤散髮反動宣傳傳單為藉口,炸毀了半島連接南北方的公路和鐵路,斷絕了和韓國的陸路交通,還聲稱南北關係不再是同族的關係,而是敵對或交戰的關係。
很多人被朝鮮的氣勢所嚇倒,實際上這是明白無誤的妥協信號,表面上是把敵意集中在韓國身上,強化了對抗的氣氛,實際上是接受了現狀的一種務實的選擇。
朝鮮戰爭之後,半島南北方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成了朝鮮和韓國兩個國家,但是此前70多年,朝韓在各自的憲法中都表明,朝鮮半島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言下之意是,我們本來是一個民族一家人,被迫分離,未來還是要在一起的。
如今其實是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民族敘事,放棄了統一的打算,接受了分離的現狀,正式將兩邊的關係定位為兩個獨立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朝鮮已經決定放棄統一南方的打算,完全接受南北是兩個國家,各過各的現實,這其實上是朝鮮版本的兩國論。
朝主動對韓軍事打擊可能性不大
在自身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朝鮮主動對韓國採取軍事打擊行動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被很多人忽略的一個事實是,朝鮮戰爭理論上只是停戰,1953年簽訂的是停戰協議而不是和平協定,因此當年由聯合國安理會授權,16國組成的聯合國軍司令部依然存在。
2024年8月2日,德國還宣佈加入其中成為新成員,目前聯合國軍總司令職務由韓美聯合軍司令部司令兼任,這就意味着,朝鮮一旦主動進攻韓國,面對的反擊不僅會來自於韓國,是十幾個國家的聯合反擊,後果可想而知,這是自取滅亡的舉動,朝鮮不會輕舉妄動。
核武器也是同樣的道理,朝鮮再次進行核試驗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真的使用核武器的話,自己也肯定沒有好下場,它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所以目前半島的緊張局勢是形式大於內容,看起來很危險,其實沒有大問題,未來朝鮮半島仍然會大體上保持穩定,統一不太可能,戰爭也同樣不太可能。
不過朝鮮派兵毫無疑問是擴大戰爭之舉,跟中國提出的「戰場不外溢戰事不升級各方不拱火」的主張是相悖的。
中俄同對美不滿 但程度有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連續兩天被問及此事的時候都表示,「中方不了解相關情況,中方對烏克蘭危機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希望各方推動緩和局勢,致力於政治解決」。
跟俄羅斯朝鮮拉開距離的意思是很明顯的,不了解情況也說明中國並沒有被提前告知,這是明顯的不尊重,畢竟中國因為在俄烏戰爭後,繼續和俄羅斯做生意,已經遭受了美歐兩大經貿夥伴的制裁,付出了代價。
朝鮮經濟對中國的依賴也是眾所周知的,這兩國在如此依賴中國的背景下,採取重大行動居然不提前告知,中國對此有所不滿可想而知。
應該說,中俄對於國際格局的看法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對美國不滿,對現有西方主導的國際機制不滿,這是近幾年中俄走近的心理基礎。
但是雙方不滿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中國固然不滿,但更多還是希望通過改革和對話來加以改變,並不想掀桌子完全翻臉,畢竟中國經濟對世界高度依賴,能源、原材料和銷售市場兩頭在外,所以需要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無法和美歐一刀兩斷。
俄羅斯經濟能自給自足,不和世界打交道日子也能過,吞併克里米亞和侵略烏克蘭,讓俄羅斯和美歐徹底翻臉,要回頭就必須吐出佔領的烏克蘭領土,這樣的話普京無法對內交代,所以只能一條路走到黑,和同為國際棄兒的朝鮮接近,獲得繼續戰爭所需要的兵員。
而跟這兩個已經擺爛,沒有多少東西可以失去的鄰居相比,中國家大業大,處境大不相同,未來要謹防被動的被拖入自己不想參與的衝突當中去。
原刊於「世界靈敏度」微信公眾號,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