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首度參與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大學影響力排名2024》,並勇奪全球第36位,名列香港及中國內地第一,展示了科大在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備受國際認同。
排名由THE昨日於曼谷舉行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GSDC)上公布。該排名評估全球2100多間大學於實現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表現。其中,THE特別表揚科大在建設強韌基建及工業,加速創新(SDG 9)、推動可持續城市發展(SDG 11)和負責任消費與生產(SDG 12)這三大範疇的貢獻最為突出。
汪揚教授:需跨院校、跨學科合作 迎接日益複雜的挑戰
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對此表示:「這證明了科大在改善人類生活環境方面的貢獻。面對現今日益複雜的挑戰,我們需要跨院校和跨學科的合作,推動全球智慧及可持續發展。」
科大在GSDC大會上牽頭邀請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和中東的15所大學(註)參與聯署碳中和宣言,承諾將校園打造為生活實驗室、推動創新應用,以實際行動締造可持續的未來。這一理念源於科大數年前推出的「可持續發展智慧校園」計劃,至今已資助36個項目。
汪教授表示:「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思維。科大將校園變成零碳生活實驗室,促進體驗式學習及研究。可持續發展需要跨國界的協作和知識共享,通過聯合宣言和推動跨地域研究協作的環球知識網絡(Global Knowledge Network),我們希望激發更多創新解決方案,應對氣候變化、水資源管理、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續交通等挑戰。」
大會上 學者分享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大會期間,科大的學者們分享了他們在智慧城市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見解。大會匯聚了全球700個組織、超過3000名思想領袖和創新者。
在一個關於發展極端天氣早期預警系統的專題研討會上,科大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主任劉啟漢教授、世界氣象組織世界天氣研究計劃城市預測項目聯席主席陳飛教授,以及香港紅十字會社區備災服務高級經理楊綺華女士討論了針對弱勢群體的個人化警報系統,旨在減少極端天氣下的傷亡和損失,並探討了科學家如何與人道主義及非牟利組織合作發放預警信息。
在另一研討環節上,科大工學院院長羅康錦教授講述了在可持續城市及社區推動智慧創新的重要元素,並分享了如何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來應對城市挑戰。
此外,汪揚教授還參加了一場專題研討會,與來自谷歌和匈牙利等國家的專業人士探討在數字革命背景下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科大為實現2045年前達成淨零碳排放的目標,已經實施了多項措施,包括在2019年推出「可持續發展智慧校園」計劃。2020年,科大安裝了全港最大之一的太陽能發電系統,預計在未來25年每年减少150萬公斤碳排放。近期,科大更投入4,000萬港元,將校內三成泊車位升級,加設電動車充電設施,打造香港高等教育界中最完善的電動車配套校園。
註:參與大學(按字母順序排列):
1. 朱拉隆功大學
2. 哈利法大學
3. 高麗大學
4.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
5. 南洋理工大學
6. 新加坡國立大學
7. 納扎爾巴耶夫大學
8. 泰萊大學
9. 香港科技大學
10. 同濟大學
11. 利物浦大學
12. 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
13.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4. 多倫多大學
15. 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