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問題

我們經常鼓勵創新公司的創辦人要擁抱解難思維,思考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而不僅僅解決表象問題。表面上看,孩子的問題是因為資訊泛濫、他人誤導所造成的,但如果他們覺得生活快樂、有成就感,又怎會這樣做?

在〈誰才是真正需要教育的學生?〉一文發表之後,有些作者提出了他們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除了父母之外,現在的學生和青少年受到社交媒體的影響更大,他們不再聽父母的建議,所以父母也沒有什麼可以扮演的角色。這表面上可能是對的,但是,最近發生在我身邊的幾個情況可能會證明並非如此。

在筆者朋友開的補習中心,其中一個孩子在WhatsApp群組中被公開批評說謊。雖然說謊並不值得鼓勵,但後來發現這個8歲的孩子,只是想藏起被父母沒收的手機。因此他感到十分難過,轉而向補習導師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尋求安慰。雖然父母此舉是不想孩子這麼容易接觸到行動裝置,甚至認為網絡讓他們的孩子變壞,但是什麼讓孩子轉向社群媒體尋求認同和安慰呢?是他們的父母。

不久前,在跟筆者合作的一所學校裏發生了另一件事:一名學生的成績未達標準,老師鼓勵他選擇banding較落後的學校。家長反對,因為他們認為孩子有天賦進入更好的學校。那名學生沒有辦法,唯有選擇較高banding的一家,但之後當他面臨壓力時,就試圖在社交媒體Threads上向陌生人尋求安慰和認同。他不斷重蹈覆轍,情況愈來愈糟,甚至演變成離家出走,還得找警察把他找回來。後來沒有辦法,他只好轉校。家長聲言「很明顯是Threads上那些陌生人讓我的孩子變差!」但到底什麼才是主因?是他們的父母。

如果學生一開始就選擇一間banding較落後的學校,他面對的壓力或許會較小,之後意外也未必會發生。

有些讀者可能知道,我是創科背景出身。我們經常鼓勵創新公司的創辦人要擁抱解難思維,思考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而不僅僅解決表象問題。表面上看,孩子的問題是因為資訊泛濫、他人誤導所造成的,但如果他們覺得生活快樂、有成就感,又怎會這樣做?所以,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又是誰造成的呢?

列家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