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來找他的心理學教授,他對大學畢業之後何去何從,感到無比的徬徨。他向教授傾訴了一籮筐的煩惱:沒有考上研究生,找到的工作也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想着前途茫茫不禁悲從中來;想起女朋友可能忍受不了創業初期的清貧生活而移情別戀,更整日憂心忡忡。
教授細心聆聽完他的傾訴,想了一想,然後問他:「你曾見過章魚吧?」
年輕人點了頭。
教授接着對他說:「有一隻章魚,牠生活在大海中,本來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動,尋找食物,欣賞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活的無限情趣。但牠卻放不下幾個海底的珊瑚礁,於是伸出了八隻長長的手臂,牢牢地纏住珊瑚礁。此時,牠發覺自己動彈不得,於是訴說自己已陷入絕境,痛苦不堪。你覺得如何?」
煩惱常是自找的,需要自己來鬆
教授用故事的方式引導年輕人思考。「你是說我像那隻章魚?」年輕人沉默了一下,「真的很像」。教授提醒他:「當你陷入煩惱的習慣思維時,記得你就像那隻章魚,要控制住你的八隻手,讓它們自由游動。纏住章魚的是自己的手臂,而不是珊瑚礁的枝椏。」他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那我明白了。」
人的心很容易被種種煩惱和物慾關鎖捆綁,但往往都是自己把自己關進去的,是自投羅網的結果。不要作繭自縛,要鬆開煩惱的繩索。煩惱常是自找的,需要自己來鬆。
原刊於《逆境中的從容》,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