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冇條件跟美國加息

基於縮表初期的規模相當小,對資金流向是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

美國聯儲局於香港時間周四凌晨宣布加息0.25厘,這已是今年美國第二次加息,反映美息正常化步伐已確認。此外,在今次聯儲局的議息會議,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成員曾仔細討論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劃,最終決定在今年年底開始縮表。

自2015年12月至今,聯儲局已上調聯邦基金利率四次,累積加幅達一厘,但港美息差擴闊程度仍未足夠誘發大量「套息」活動,因此,停泊在銀行同業市場的大量資金(約2,600億港元)仍未有迹象流走。在銀行水浸的情況下,本地銀行同業拆息(HIBOR)長期處於超低水平。

自從美國在2008年9月開始量化寬鬆後,大量資金流入本港銀行體系,形成「錢太多息太低」的情況,最終催生了HIBOR+按息市場。但由於HIBOR處於極低水平,令置業成本變得相當便宜,難怪本地樓價可以持續上升。

歷史的參考

筆者沒有水晶球,未能準確預測香港息率何時上升。然而,根據2003年「沙士」完結後,當時有超過500億元流入本地銀行體系,較正常的銀行同業結餘高出40至50倍。在資金過剩的影響下,銀行同業拆息急跌至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水平。這情況是有異於正常的聯匯運行,主要原因是美國聯儲局在2004年年中已開始啟動加息周期,只是04年下半年,聯邦基金利率已上調五次,但本地拆息卻未有迹象隨着美息上升,港美息差持續擴闊,直至美息顯着高於港息才出現大量「套息」行動,銀行體系的資金流走,銀行同業結餘也最終回復正常水平,隨之而來便是拆息急升,銀行也相應調升最優惠利率。

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美國多次加息,本地拆息卻沒有跟隨,直至兩地息差擴大至兩厘以上才誘發銀行同業市場的資金流走,但一旦本地拆息出現追趕美息時,拆息上升速度可以非常快;在2005年,本地銀行加息(最優惠利率)幅度更高於美息上調幅度,這正好反映在聯匯制度下,港息和美息大趨勢是一致的。

至於縮表,聯儲局的計劃是緩慢處理這問題。基於縮表初期的規模相當小,對資金流向是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因此,筆者預期,即使聯儲局再加息兩次,港息也沒有太大機會向上調升,所以,所謂「今年有跟隨美國的加息條件」的分析根本不值得參考,大家也不用過份擔心香港會在今年進入加息周期。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