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曹仁超:年輕人,你不會知道自己將來成就有幾大!

創業是一個入場券,一定是多數人失敗,少數人成功,但如果你連入場券都不肯買,那便注定你留在原來的地方,每個月等出糧吧!那也沒什麼問題,沒人可以阻止你,每個人將來能成什麼是你自己的決定。

編按:2015年12月1日,投資評論權威曹仁超病情略見好轉,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帶同幾位編輯,與他相約至香港樹仁大學的攝影棚訪談。當天他精神飽滿、思路清晰,大談來年投資前景,又以過來人身份勤勉青年。不料本月21日卒然逝世,是次訪談成為他最後的獨家專訪,編輯輯錄箇中精華,以悼曹仁超前輩。


雖然曹仁超作為投資權威,是社會稱為「上了岸」的傳統精英,但當他與記者談到年輕人的時候,卻處處嘗試理解年輕一代面對的困境,誠實面對自己的成功之餘,同時為新世代找出路。曹sir親切的笑容下,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心思。

目睹社會愈趨不公,曹仁超認為,今日的年輕人面對巨大的貧富差距,「有不滿是正常,但抱怨解決不了問題」。他認為很多行業將來未來五至十年發展一日千里,希望年輕人能發揮自己的創意。「資產升值潮由六十年代開始,理論上到2007年已結束了,只是美國強行印銀紙,製造了多7年繁榮期,由2009年至現在,根據歷史,房地產上升周期從來未嘗多於8年。」

30歲以下不應買樓

曹仁超奉勸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不應買樓。「買樓可以說綁你20年,到你40多歲時,除了有一所500多尺的樓之外便一無所有,值得嗎?」他指出,自從上世紀資產升值潮完結,也就是說,社會難以再依靠投資物業增值財富。曹仁超認為,八、九十後若有資金,在高科技界創業的成功機會較投資樓市高,即使沒有能力創業,投資科技公司的預期回報亦較高。「你見投資 GoGoVan、Uber、騰訊那些都發了達,如果你2003年投資阿里巴巴,現在你的身家多了幾多?百分之五十。」

創業成功,成為下一個朱克伯格,談何容易?曹仁超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創業是一個入場券,一定是多數人失敗,少數人成功,但如果你連入場券都不肯買,那便注定你留在原來的地方,每個月等出糧吧!那也沒什麼問題,沒人可以阻止你,每個人將來能成什麼是你自己的決定。」追求安穩生活是人之常情,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創業始終是冒險,有失敗的風險。「失敗便下次再來過,孫中山革命都要十次才成功,你創業十次,總有一次成功吧?任何創業,如果你肯努力,大部分都會成功。」

輸過大錢 第四次成功

曹仁超回顧過去,憶述自1967年投身社會以來輸過數次「大錢」,但今天生活無憂,全靠「不怕失敗」。「我輸了三次,第四次便成功,我比孫中山更厲害!年輕人輸一兩次,有什麼問題?輸過之後下次改變方式就行,甚至一個行業不行便跳到另一個行業吧!有幾個搞科網的,未過30歲的都已經2,000萬身家了,買樓如何賺2,000萬?不可能。」

然而,成功需要天時地利,若社會客觀環境不利年輕人創業,成功可謂難上加難。曹仁超期望,香港的 Super-rich(超級富豪)和政府能為年輕一代提供更多機會。「香港那些身家一、二百億的人賺少10億,明天都不用捱盒仔飯吧?為何不幫幫下一代,提供一些大學資助、天使基金?即使是馬雲也給10億啦!」

「你窮得過我?」

整個訪問中,曹仁超說得最多的是「努力」,他相信這是成功的關鍵,其他因素不足掛齒。「說到家境,你差還是我差?我父親在我13歲時死了,19歲中學畢業便出來工作,21歲已賺到20萬,是那時(六十年代)的20萬。這視乎你想追求的是什麼。」曹仁超直言,當時人生追求的單純是錢。「因為我窮,所以愛錢。我讀中學時家境朝不保晚,僅僅夠交學費,你窮得過我?」曹仁超回憶初入股票經紀行工作時,月薪220元,當中150元為家用,只剩70元作日常消費。「為了拍拖,才開始為報章撰稿。一篇10元,那時我一個月寫十來篇。」至於後來他踏上炒股路,同樣是為了錢。

他形容,現時香港基層再窮也有書讀、有飯吃,遠比他的年代富裕。「八十年代很多人說香港死定了,現在看那時畢業的大學生,我身邊那些,個個都幾千萬身家;2003年也很多人說香港死定了,今天不又都幾千萬身家?因此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將來的成就有幾大,你們這一代是有知識水平的人,不應該有這樣的後顧。」

記者請曹仁超給年輕人一點忠告,他說:「機會稍縱即逝,問題是你能否充分把握。SARS 時淘大花園500呎的單位96萬,現在多少錢?500萬。但那個時候你夠不夠膽到淘大買樓?2003年買了騰訊的話,今天是50、60倍,那便是你的眼光。年輕人,學吓啦!」

後記

這次訪問的時間是去年12月1日,至今曹sir的一句「年輕人,學吓啦!」,仍然縈繞心裏。當時曹sir活潑依然,談笑風生,談到年輕時拍拖的情景,望着旁邊的太太,笑容是那麼的可掬,彷彿當年為生活所流的汗水,盡皆甜甜蜜蜜。訪問前、訪問後他不斷說的「努力」,既是對八、九十後的期望,更是對八、九十年代的回味。為生活而奮鬥,寫多幾份稿為女友,正如他所說:「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將來的成就有幾大」,但正是這樣,成就了一代股評家。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獅子山下精神——香港人不論男女老幼皆生而有之的精神。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