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王夏陽(Sunny)傳來一張他詠唱古典歌曲照片,這位愛唱Opera曲目「發燒友」說:「9月8日在大會堂劇院唱Puccini的《E lucevan le stelle》(《今夜星光燦爛》),男主角在行刑前,想起與愛人一起的甜蜜時光,他真的不想死!他從來不會這樣想的,希望可以繼續活下去……」Sunny唱出悲愴況味來。
詠唱·感覺
一個月前在澳洲悉尼歌劇院觀賞的歌劇,正是Puccini的三幕劇《Tosca》。主角Young Woo Kim是韓籍歌唱家,當晚可見不少韓國人到來,是來欣賞Young詠唱藝術歌曲。
Sunny詠唱《今夜星光燦爛》那個晚上,距離中秋佳節還有9天。在他獅子山下的居所,來到夜深時分,抬起頭來,該可看到滿天星星。Sunny會對着星星詠唱麼?
在悉尼郊區,不是月圓之夜,想看燦爛星光還是容易的。這個晚上,聆聽Sunny傳過來他詠唱Puccini曲目。
遂與Sunny展開對話。
問:「你唱了這麼多年,有什麼心得?覺得自己進步了?」
「我這個男高音唱咗咁多年,高音音色仍未處理到合自己心水,這是最大的困擾,仍會繼續努力。不過,共鳴位置和質量最近有進步了。」
Sunny詠唱情歌,嘹亮歌聲很具感染力。他的「感情豐富,理解力強,擅長唱情歌」,不過,「高音部分要再下苦功磨練。」
Sunny說:「每次練習只顧享受唱歌,絕少作音階練習。」樂在其中就好了。
在悉尼歌劇院欣賞《Tosca》,台上一眾演員從詠唱到角色詮釋俱算出色。可惜的是詠唱者自己顧自己,各自精彩,卻少見情感交流,沒法擦出激情火花來。
藍色·無憂
負責主催「來點爵士之夜」的低音大提琴手Jonathan Swartz,請來爵士歌手Pat Powell,為聽眾帶來懷舊Blues、Reggae歌曲,Bill Risby鋼琴伴奏,三人組成的《Trio Jazz Nite》很具吸引力。
走進Studio,猶如走進古典樂器陳列室,負責人說Studio是父親留給他的最佳禮物:「這裏座位不多,只有20多個。好處是台上表演者與台下聽眾近距離接觸,溝通容易,可打成一片。這Studio在日間可成為錄音室。其他日子音樂人都愛到這裏聊天,雖然這裏提供的咖啡很一般,但大家見面都不乏話題。你們有空也可過來坐坐的,不收取入場費的。」
這個《Trio Jazz Nite》只收50澳元,相對澳洲悉尼歌劇院的200澳元看一場Puccini,爵士之夜收費一點也不貴。
Pat先來一段開場白:「明天要去倫敦,參加一位至親的喪禮。活着,一切都好。我們都要珍惜活着時刻。」然後Pat開始詠唱《Not Gonna Worry》。是的,我們有什麼好憂心的呢?澳洲人不是都愛說「No worries」的麼?
「Speak easy」,不是得個講字。爵士的「藍」不一定就憂鬱的。
三位爵士樂手Jam歌,在一曲之前或後加插有趣話題。偶然Pat還會喃喃自語,我們都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不過,Jonathan會用琴音伴奏,作為背景音樂。有時候Bill亦會來一段獨奏,看似即興,卻又是一氣呵成,整個Presentation來得完整。
燭光·四季
吸引我們購票進場的,不只是Vivaldi的《Four Seasons》,是在柔和燭光下,不是在享用Fine Dining,而是可靜心欣賞音樂人的四重奏,詮釋不同季節帶來的喜悅。
從澳洲悉尼地鐵站Martin Place走出來,步行10分鐘到St. Stephen’s Uniting Church,工作人員掃了一下我們的手機,就讓我們進場。場內溫馨提示:音樂會開始後不得拍照,遂只能拍下仍沒有人在演奏的精緻小舞台(來到星期天,那是牧師主持儀式的講壇)。
在教堂內聆聽《Vivaldi’s Four Seasons》,這是第二次。上一趟是在意大利威尼斯天主教堂內,專門為遊客而舉辦的定期音樂會,每星期一次,演奏Vivaldi曲目。
悉尼的基督教教堂也是每個月/兩個星期,在燭光下演奏古典樂章。這星期是Vivaldi的四季,兩星期後是舒伯特的《Erlkönig》。
音樂會開始了,台上其中一位既是音樂人,也是司儀,向聽眾講解四季的變化,先從春天開始,百花齊放的日子,大家心情愉快,迎接春天的來臨。春天過去,來到夏天了,音樂的節奏也有了改變。秋去冬來,又是另一番滋味在心頭,弦音音色亦有所不同了。
在威尼斯教堂的《Four Seasons》四重奏,沒有導賞員的講解,四個季節在一個小時內完成。我們不一定跟得上節奏、不一定知道季節的轉變,好處是四季隨着琴音流轉、變動,樂章一氣呵成。
燭光下的四重奏,把Vivaldi《Four Seasons》的「故事」說得動聽,司儀的解讀、導賞之言屬畫蛇添足了。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綜合轉載,題為編輯擬。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