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的嘉賓是倪以理先生。倪先生是世界著名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香港公司資深董事兼總經理,更擔任多項公職,包括香港金融發展局成員、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創業計劃督導委員會創會成員、論壇組織「三十會」副召集人、社會企業「鑽的」董事會主席、香港社會創投基金總監。
父母不嚴 倒成哈佛尖子
倪先生初中於男拔萃就讀,於美國唸高中,其後考進哈佛大學讀本科,並於同校完成工商管理碩士和法學博士。倪先生憶述學生時代除了應付學業外,亦喜歡參與不同活動,中學時玩大提琴,更視馬友友為偶像。他記得父母不算嚴厲,放學後沒有密集式的溫習或補習,還有時間踢足球和從事其他活動。
何校長提到,大學時代的師生關係並非只有上課考試,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可以是一生一世。倪先生同意何校長的見解,並憶說大學時代有位教政治及中國近代史的教授 Professor McVicar。倪先生在這位啟蒙導師身上學習到如何對人、處理世界政治等議題。故時至今日,他仍與這位80多歲的老教授關係密切。
創業遇挫 反成學習經歷
倪先生曾在華爾街金融及律師樓工作幾年。哈佛研究院畢業後,他與當時的年輕人抱有差不多的想法,於2000年左右就在矽谷創業,成立了一家科網公司。倪先生憶述創業兩年,有起有跌,最差的時候是科網泡沫爆破,公司只剩下幾個月的資金周轉,於是部分創辦人要重投職場,倪先生是其中之一,於2002年加入麥肯錫。倪先生認為這次創業經歷雖是逆境或挫折,但對於好奇心較大的自己,也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可以認識不同公司及業務模式。
倪先生加入麥肯錫大約十年,已晉升至香港區總經理。他認為當中的一個竅門,是具備逆境智商(Adversity Quotient)。正因自己經歷過艱難的創業時期,所以不論項目有多困難、客人有多不合理,倪先生都可遊刃有餘。倪先生認為,在公司工作,只要熬過幾個關鍵階段,就可以過些比較順境的日子。
嘆管理有餘 領導不足
身兼國際公司管理層及多項公職的倪先生,認為領袖並非一個人物,而是一個動詞,講求領導力(leadership),每個崗位都有領導機會。倪先生的工作是當公司的醫生,慨嘆香港不少公司都有太多管理的人,太少領導的人。他指出管理與領導重要分別在於,後者需要令受領導的人看見所面對的困難是什麼、所需的改變。
至於對權力的看法,倪先生與何校長都認同用權力來領導已經過時。現代的領導需要多用啟發(inspiration)和激勵,創造環境讓人發揮。然而,倪先生亦不諱言現實並不完美,難以每一分鐘都激昂工作。他補充,好領導也需要廣闊胸襟,更不可忌才,這樣才可讓人爆發創意及敢於嘗試。他認為華人的環境,較怕創新失敗,很多時經歷挫折就難以振作。他回憶年前往矽谷考察,當地有個「最佳失敗獎」,鼓勵失敗收場但創意無限的構思,藉此帶出公司不可令員工認為創新失敗是種負擔,否則員工之中難有創意。何校長補充,好領導須容許下屬嘗試新事物,容許犯錯,最重要的是盡快從錯誤中學習。
問到如何以商界身份參與公益、多項社會事務,倪先生直言愈來愈多商界領袖參與政界和非牟利界別,時至今日三者的界綫日益模糊,互動日多,衍生出所謂的「三界」(tri-sector)領袖。他認為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最重要的是建立平台,亦可發揮專業管理顧問的經驗,改革非政府組織,達到雙贏效果。
何校長談到香港青年人面對的問題,倪先生說貧富懸殊與買樓貴等問題並非香港獨有,而是倫敦、紐約等大城市的共通趨勢。倪先生曾經去過不少城市,始終認為香港還有不錯的機會,各方面都不俗。他認為年輕人有理想,但要正面去想和克服困難,也指出年輕人創業不應抱着要「必贏」的心態,而應抱着學習的心態,從中吸取教訓,對本身及未來工作都大有用處。
何校長亦表示同感,指出環球化、數碼化時代的改變,令年輕人所需的新世紀能力和態度都與以前不同,也不可走傳統的舊路。倪先生亦指出,全球都正處於快速改變的年代,香港算是比較落後,在創新能力方面,需要急起直追。
心存感恩 寄語青年自強
雖然有點擔憂香港的處境,但倪先生認為自己是個幸福快樂的人,時常懷着感恩的心,希望可以服務社群。因此在香港或美國,他都於母校擔任要職,也花了不少時間於青年事務上。倪先生認為快樂之道,在於目的和使命感,不妨多幫忙身邊有需要的人。當揹上別人的擔子,就會感到自己的擔子不算什麼。因此,他希望未來可以分享自己的得着,發展社會企業和年輕人的服務,貢獻社會。
倪先生選播由 Martin Hurkens 演唱的 You Raise Me Up 一曲,以鼓勵自己及他人。他也分享由哈佛教授 Ronald Heifetz 所著 Leadership Without Easy Answers 一書,裏面講到如何將領導和權威分開。作者認為世上最可怕的事,莫過於有權威的人不懂得領導。倪先生從中建立了自己對領導的觀念,亦對其在社會服務上有很多不同的啟示。
最後談到香港教育。倪先生認為知識教育隨着資訊發達而變得比以前容易,更重要的是人的性格和軟技巧的發展。所以教育應看重溝通、共處、共融、抗逆等能力。何校長亦表示同意,並指出倪先生帶來不少正能量,期望香港年輕人盡量爭取機會。
(封面圖片:香港中文大學)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