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港的劍!

眼下廣大市民最期待的是,奧運結束後可以在大巡遊中一睹香港奧運健兒的風采,屆時凱旋歸來的劍后江旻憓和劍神張家朗向市民揮揮手,就是對劍擊運動最好的宣傳、對全港劍擊愛好者最好的鼓勵。

凌晨手機響起,從內地移居海外多年的好友L君越洋發信息,很驚訝一個看起來弱弱的香港女孩,和一個斯斯文文的香港男孩,竟然成為劍后和劍神,「為何香港劍擊運動這麼厲害?」他問,我開玩笑反問:「為何香港劍擊不可以這麼厲害呢?」不過,L君提出這個問題確實有點意思。一個700多萬人口的城市,連續兩屆奧運會劍擊項目奪得金牌,今屆更是包辦男花劍、女重劍冠軍,劍擊隱然成為香港體育運動的王牌,從走勢分析,香港大有條件成為世界劍擊之都。

上屆東京奧運會,張家朗以黑馬姿態發力攻頂,今屆巴黎奧運會張家朗衛冕成功!
上屆東京奧運會,張家朗以黑馬姿態發力攻頂,今屆巴黎奧運會張家朗衛冕成功!

劍擊運動在香港備受歡迎 今屆奧運會表現突出

劍擊運動在香港興起並且成為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之一,是多年以前的事情,早在1960年本港舉辦首屆中學校際劍擊比賽,在1978年曼谷亞運會上,香港劍擊隊奪得花劍第四名。1989年12月,香港代表隊出戰第一屆亞洲青少年劍擊錦標賽,取得一金兩銅的佳績。女劍手何嘉麗曾兩度獲亞洲劍擊錦標賽女子重劍亞軍,2002年和香港隊友在釜山亞運會勇奪重劍女團銅牌。可以說,劍擊是香港體育運動的傳統強項之一。而香港真正成為世界劍壇強隊,則要到上屆東京奧運會,張家朗以黑馬姿態發力攻頂,勇奪男子花劍冠軍,今屆張家朗衛冕成功,加上劍壇「世界一姐」江旻憓過關斬將蟾宮折桂,終於奠定香港在世界劍壇的江湖地位。

香港第一塊奧運金牌是李麗珊在1996年亞特蘭大取得風帆比賽冠軍,香港發展風帆運動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李麗珊之後,本港風帆運動好手多次衝擊該項目的世界最高領獎台,可惜種種原因迄今無功而還,現在,香港的奧運金牌之路終於由兩名劍手接棒並且延續下去,證明香港已找到發展體育運動項目新的突破口。

綜觀世界體壇,不少國家有自己的體育強項甚至是王牌項目,例如中國的乒乓球和跳水、美國的籃球和游泳、巴西和阿根廷的足球、日本的柔道等等。四年一度的奧運會,除了像中美這樣的大國有條件在各個體育項目全面出擊,到處開花,小國家和地區一般是採取有為有不為的做法。上周末巴黎塞納河上舉行別出心裁的奧運入場式,一艘艘載滿各國運動員的遊艇上,有的代表隊派出數百名運動員,氣勢如虹,有的參賽隊伍僅寥寥幾人,參賽項目屈指可數。但小隊伍同樣可奪獎牌,例如三百多萬人口的蒙古憑女子柔道在今屆奧運第二天奪得一枚銀牌。契訶夫說「大狗吠,小狗也要吠」,大國小國各有所長公平比賽,這就是奧運精神,是奧運會能夠吸引數十億不分種族宗教、不論政治立場的地球人共同關注的最重要因素。

今屆江旻憓和張家朗在決賽時都是逆轉勝,正正是獅子山精神:永不言棄。
今屆江旻憓和張家朗在決賽時都是逆轉勝,正正是獅子山精神:永不言棄。

香港大有條件成為世界劍擊之都

為何說香港有條件成為世界劍擊之都呢?有三個重要因素,一是如上文所述港人特別是青少年喜歡劍擊運動,已有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傳統,每年都舉辦全港性和地區性比賽以及中、小學校際比賽,香港劍隊過往在多個國際大賽屢創佳績,自從上屆東京奧運會張家朗摘金之後,本港報讀劍擊訓練課程的學生人數急增,今屆江旻憓和張家朗雙雙奪金,有劍擊學校表示,這幾天家長為子女查詢報讀劍擊課程的數字「多到好誇張」。

其次,劍擊是一項起源於歐洲的西洋體育運動,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城市,又背靠祖國,運動員能夠毫無障礙邀請到最優秀乃至國際級的教練,隨時可以到內地和全世界各地觀摩和比賽。張家朗的教練Greg來自法國,江旻憓的恩師Tavi是羅馬尼亞裔,而她學劍擊的啟蒙老師陳偉勁則來自內地。江旻憓的教育背景也很有香港特色:美國史丹福大學本科、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和香港中文大學在讀博士。

第三是獅子山精神:永不言棄。劍擊運動不僅講技術和戰術,講反應和體力,更注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今屆江旻憓和張家朗在決賽時都是逆轉勝,特別是江旻憓面對東道主劍手瑪露比頓以1比7大幅落後,但江旻憓沒有放棄,沉着應戰,一分一分扳回,追至10比10 、12比12,最後一劍定江山,以13比12險勝,整個過程可以用「驚心動魄」四字來形容。賽後記者問淚流滿面的江旻憓如何能夠創造逆轉勝的奇蹟,被法新社稱作「Tearful Kong」的她回答:「我唔想輸得太肉酸」,坦白得令人感動。

當然,香港要真正成為世界劍都,除了運動員要繼續努力,保持佳績,更需要特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資源,作出全面和長遠的規劃。而眼下廣大市民最期待的是,奧運結束後可以在大巡遊中一睹香港奧運健兒的風采,屆時凱旋歸來的劍后江旻憓和劍神張家朗向市民揮揮手,就是對劍擊運動最好的宣傳、對全港劍擊愛好者最好的鼓勵。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郭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