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學校?筆者發現許多人似乎對好學校都存有以下的迷思,例如:
- 擁有美麗、寬敞及設備優良的校舍?
- 不愁優質的學生生員?
- 歷來都收錄第一成績等級的尖子學生?
- 卓越亮麗的公開考試成績並有狀元或超級狀元的誕生?
- 傳統名校及擁有光輝燦爛的學校歷史?
- 有許多知名和卓越成就的校友?
- 歷來在坊間朋輩分享中擁有良好口碑、口耳相傳?
- 針對優質學習成就的學校偉大願景令人折服?
- 學校的全人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實?
- 擁有一批委身教學專業的教學團隊、教學成果卓越?
- 受到學生、家長、校友與及坊間人士的一致讚賞?
- 家長十分愛護和支持學校,及擁有長期有效的家校合作關係?
- 學校乃由一位全港知名的出色魅力領袖及卓越領導的教育家校長帶領?
- 學校是由一個歷史悠久、辦學卓越的教育團體經辦?
- 學生們的行為表現優秀並長期受到學校所屬坊眾所欣賞、嘉許及表揚…
製造狀元 殊不簡單
參閱各大報章、傳媒、網媒等於本月17日的報道,在2024年的中學文憑試成績放榜中,今年共誕生了10名DSE狀元(今年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代替了行諸有年的通識科,只計算達標與否,所以今屆狀元最多只能考獲6科5**),較去年多出6人,其中8人(當中有7名男生和1名女生,取得數學延伸部分的5**),被稱為超級狀元,創歷屆文憑試新高。其中有6間是傳統名校及狀元榜上的常客外,另有兩所學校乃首次登上榮譽榜,分別產出狀元或超級狀元,努力取得回報,實至名歸,可喜可賀!
由於筆者也曾在兩所中學服務,在薄弱學校當中,該兩所學校也算評為表現不錯及辦出特色,唯兩校從來都沒有傑出的公開考試成績出現,更何談製造狀元或超級狀元?作為業界的教育同工,我們深知要製造公開考試的狀元或超級狀元殊不簡單,除學生個人的天資與後天的努力之外,學校長期在學與教的配合、對學與教素質的維繫、堅持和管理,課程設置與學校學習氛圍,以至教師團隊的整體協作、由班級層面以至整校的學風與教風的營造等,都是缺一不可!
問題來了!傳統上,我們是如何分辨學校的?從上述數據和資料顯示,大部分傳統名校就都是好學校,非傳統名校但只要有狀元或超級狀元誕生的,也都屬好學校嗎?擁有卓越公開考試成績的便是好學校?擁有一般成績的便不是好學校?那麼,什麼是好學校?怎樣才算是一間好學校?好學校有些什麼條件、特質?我們是怎樣去評量學校的呢?
單憑公開試成績 難辨別學校好壞
究竟,香港整體上是怎樣評量學校的表現的呢?筆者認為單憑某校公開考試成績的高低,是不可能辨別出那間屬好或不好的學校的,好學校也有滄海遺珠的。若有學校不斷持續進步,增值指標不斷攀升,而學生們在校內或校外的良好品格表現,甚至在校際以至國際比賽取得優異成績,我們是否都會認同該校也屬良好學校呢?
事實上,政府於自2003年開始推行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並在判別學校的整體表現與學校效能方面,特別引入了類似其他發達國家的香港學校表現指標,早已清楚表明學校的表現,是必須從多方面去搜證,並以數據帶動與例證為本才能準確評估一間學校的表現的。
所以簡單地回應上述好學校的問題,那就要看學校在下面的4個表現指標的表現如何了,再按香港學校表現評量(註)的不同評量項目,去分別評估學校在「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和「學生表現」4方面,能真實地達到什麼的水平,而不單是看公開考試成績的優劣,去評鑑學校的表現。再者,近年政府也特別為學校提供是否持續進步或按年比較的增值例證,於文憑試開始後,教育局每年都為學校的增值指標提供數據,讓學校作自我改進的依據。所以,在公開考試成績以外,要全面評估一間學校的表現成效,似乎還要檢視學校的不同表現指標,才能較準確地評論一間學校的表現優劣。
如果有人提問,「我校長期都沒有誕生狀元或超級狀元,是否就是表現差劣?」然而,筆者認為,只要學校參照了上述的學校表現評量指標而全部表現都呈優異,而該校特色乃着重人才的培育和生命的塑造,以學與教為學校發展心中心,所有教學專業人員都能齊心協力,以全面發展學生潛能為己任,長期提供優質教育並能夠訓練學生成為卓越與及德才兼備的未來領袖;而從各方例證當中,學生、教師、家長以至社區都十分熱愛學校,學校更長期展示不斷高增值及持續進步,是否被評為怎樣的學校也不重要了,是嗎?
註:學校表現評量總共包括25個項目,按香港學校表現指標的四個範疇,為學校提供均衡的評量數據,以配合學校的自評工作。詳見表一。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