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壺

慶祝米壽之際,楊老先生考慮如何安置他的收藏品,想到了家鄉福建石獅,這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故園情懷。有道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讓家鄉親友年輕一代分享古今中外茶具之美,還可為家鄉增加一處人文景觀,可謂一舉多得。

楊孫西博士是福建人,喜歡以茶會友,在他的香江國際大廈四樓設有茶座,背景一副對聯:「墨蘭盈幅宣德紙,清茗一杯成化窰」,落款「戊子選堂」,是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墨寶,這副對聯出自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的「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窰」,苦茗變清茗,切合楊先生設茶座之心境。

上月筆者和幾位傳媒朋友應邀和楊先生茶敘,主人家楊莉瑤Juliana招呼大家在大廳一張長台坐下,一邊品茗,一邊聽楊先生介紹他的一項人生大計。

茶具,融合了宗教、哲學、倫理、美學於一體,是器以載道的完美體現。(灼見名家)
茶具,融合了宗教、哲學、倫理、美學於一體,是器以載道的完美體現。(灼見名家)

茶具展賀楊孫西博士米壽

大廳正在舉辦由Juliana一手策劃的「壺承香茗·人乘志情──香江會:滙天下珍藏茶具展,賀楊孫西博士米壽」,展出楊老先生數十年來收藏的幾百盞各式茶壺,有古代有現代、有中式有西式,有紫砂壺,也有金屬材料製成,有的還配上燒水的小炭爐,令人想起「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的情境。楊小姐在展覽前言寫道:「茶具,融合了宗教、哲學、倫理、美學於一體,是器以載道的完美體現」,舉辦這個茶具展「以此表我對中國當代傑出茶人楊孫西博士的敬孝」。以推廣茶文化的方式來表達孝敬之意,別出心裁。

茶過三杯,楊孫西緩緩說道,他少小離家,從福建石獅來到香港,做生意半個世紀走南闖北,一直保持閩南人愛喝茶的習慣,也喜歡收藏各種茶壺茶具,不論年代不看產地,不管中式西式,也不問有沒有收藏價值,見到喜歡的就買下來,長年累月,積累數以百件茶壺茶具。「我今年88歲,已經退休啦」,楊先生透露,正在家鄉石獅修建一座私人博物館,打算將他的各種收藏,包括以前開設紡織製衣廠接單製作各式男女服裝的樣品、歷年收集的名人字畫、古玩、茶具等等,都送到家鄉公開展出。「你們現在看到的這些茶壺,在這裏展出之後,全部會被送到石獅。大約明年這個博物館就可以全部落成。歡迎你們到泉州玩,順便到石獅來參觀」,楊先生雖然聲音不大,但臉上難掩喜悅之情。

楊博士用艱辛努力寫下不朽香江名句

楊孫西早已是功成名就。他由打工仔到白手起家創立香江集團,建立一個分布本港、內地和海外,業務多元化的生意版圖,90年代獨具慧眼進軍北京房地產,令他的事業帶到一個更高層次。楊孫西曾任多個重要公職和社會職務,在擔任中華廠商會會長期間,帶領港商進軍內地,為推動香港與內地的製造業合作貢獻良多。他曾任多屆全國政協委員和常委,榮獲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他的故事,就是「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楊孫西在福建同鄉社團德高望重備受尊崇,影響力舉足輕重,這固然離不開他的創富成就,更重要是他的謙謙君子的儒雅風度。經商之餘,楊孫西在書法和攝影藝術方面的造詣甚深,自成一家。

慶祝米壽之際,楊老先生考慮如何安置他的收藏品,想到了家鄉福建石獅,這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故園情懷。有道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讓家鄉親友年輕一代分享古今中外茶具之美,增添各種茶具的知識,藉此推廣茶文化,還可以為家鄉增加一處人文景觀,可謂一舉多得。「其實我並不真正了解每一隻茶壺的來歷和出處,更不清楚這些茶壺真正的價值,但只要來看的人覺得有意思,我就滿足了」。楊老先生補充說。

不少成功人士喜歡收藏,名人字畫、各種古玩、郵票、圖書、茶具、名錶、照相機,甚至古董車、遊艇等等,都有人收藏,但到了老年之後,如何安置這些收藏品,常常成為一個難題。老一輩辛辛苦苦收集起來的心頭好,下一代卻不一定喜歡,甚至可能覺得佔地方或添麻煩,拿去變賣套現或者送人還好,最慘是當作垃圾丟掉。老人家趁自己頭腦清醒,對收藏品做妥善安排,實在是明智之舉。楊孫西先生的做法既能將收藏品傳承下去,又可嘉惠家鄉,真是用心良苦,值得敬佩。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郭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