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會否退選 世局有何變化

拜登雖經多次因年齡問題受到質疑,但在任內所實施的各項經濟政策,卻為美國未來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民主黨正面臨是否更換候選人的挑戰,令人期待拜登能否順利續約。

美國總統選舉在今年11月5日舉行,距今大概僅4個月。但目前爭辯得最激烈的,並非民主、共和兩黨政策交鋒,而是現任總統拜登應否退選,不再代表民主黨參與11月競選角逐。拜登與代表共和黨的特朗普在6月27日公開辯論,把拜登的年齡問題推向了浪尖。任何看過這場辯論的人都會得出同一結論:年邁的拜登老態畢現,實在無法令人信服他可以再做4年。

「年齡問題」非始於今日 為何民主黨無正視

拜登的「年齡問題」並非始於今時今日。去年美國司法部長加蘭指派特別檢察官調查拜登擔任副總統期間不當處理機密文件,調查報告今年2月8日公布,最後決定不起訴拜登,但指他接受問話時顯示「記憶力差」、「回憶事件時感到吃力」。這是首次由「官方文件」直指拜登的年齡令他「出了狀况」,但為何民主黨無正視?也無及早部署其他可能的總統候選人?反而到了現在幾乎難再換人的情况下,才不斷提出要求拜登退選?

按照美國總統大選流程,現在除了拜登主動退出,否則很難陣前易帥。下月民主黨就會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各代表屆時將投票選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而絕大部分代表都已承諾支持拜登。現在民主黨內雖冒出不少要求拜登退選的聲音,唯始終提不出另一個可行人選。

這些法案主要利用補貼、減稅、對消費者和企業的財務激勵,向美國經濟注入1萬億美元資金。(亞新社)
這些法案主要利用補貼、減稅、對消費者和企業的財務激勵,向美國經濟注入1萬億美元資金。(亞新社)

拜登最終會否退選,局外人無法預測。但回顧他過去4年治下美國的經濟表現並不差,美國GDP(本地生產總值)一直保持增長、就業人數強勁、失業率長期保持低於4%,算是交出了一張中規中矩的成績表!

拜登任內簽署了3項重要法案,包括2021年《兩黨基礎設施協議》、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和《晶片與科學法案》。這些法案主要利用補貼、減稅、對消費者和企業的財務激勵,向美國經濟注入1萬億美元資金,是典型民主黨治下由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制訂產業政策以推動經濟發展的大政府思維。民主黨稱之為「拜登經濟學」,並將之比擬為羅斯福年代的「新政」,可以為未來的美國繁榮打下基礎。

視拜登一事無成 不符事實

事實上,正因拜登治下美國經濟在疫後重回正軌,令民主黨內無人願意出面挑戰他。即使在對華政策方面,特朗普年代雖然率先挑起貿易戰,對中國產品大增關稅,而且處處向華顯示強硬立場,然而比較拜登的對華政策,包括與美國盟友重新組成聯盟,在印太、南海等地區遏制中國,這些招數比特朗普年代其實更辣更狠。此外,拜登政府也嚴限向華出口高科技產品,遏制中國在先進半導體和計算領域的技術發展。

新冠疫情3年封關,西方評論大多認為中國已經從高峰回落,難再回復昔日發展勢頭,大陸正開始步入盛極而衰階段。更重要的是,疫情期間因大陸封關而導致生產鏈和產品供應出現混亂,西方陣營開始感到過去40年(大陸改革開放後)生產鏈過度依賴大陸,必須認真檢討、重新規劃。

事實是,疫情過後大陸崛起勢頭依然強勁,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也有了新論述:一個漸趨強大的中國有意挑戰現行國際秩序,並跟美國爭奪國際事務主導權。拜登過去3年的政策主軸,就是要遏制中國繼續冒起。

新冠疫情3年封關,西方評論大多認為中國已經從高峰回落,難再回復昔日發展勢頭。(亞新社)
新冠疫情3年封關,西方評論大多認為中國已經從高峰回落,難再回復昔日發展勢頭。(亞新社)

美國對華政策在大陸開放改革後出現根本逆轉,始自民主黨奧巴馬政府。奧巴馬在連任後期開始反思及重塑與華關係;所謂「重返亞洲」,其實是把戰略重點放在對華關係上。到拜登上台,華府即明確提出「中國是唯一能夠綜合運用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對當前穩定、開放的國際體系造成持續威脅的戰略競爭對手」。自此,「應對中國挑戰」成為美國兩黨、學術界及智庫等的首要研究課題。

很明顯,即使民主黨選前換馬,或最終由共和黨特朗普勝出總統選舉,美國對華政策的大思路和具體招數已經「就位」。在中美關係上,拜登是否退選其實無關宏旨!但在經濟發展和對華政策方面,拜登都能夠為美國重新定位並制定連串戰略方針,外界因年齡問題而把拜登視為糊塗笨拙且一事無成的總統,顯然不符事實。

6月辯論過後,特朗普的勝算被看高一線, CNN(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調查顯示67%美國人認為特朗普表現勝過拜登,認為拜登表現較優的只有33%。民主黨頻頻傳出「逼退拜登」的呼聲,客觀上是幫了特朗普一個大忙。民主黨亂成一團、群龍無首的窘態,更顯出特朗普在共和黨內定於一尊的強勢地位,對其選情大大有利。

在對華政策方面,特朗普年代雖然率先挑起貿易戰,對中國產品大增關稅,而且處處向華顯示強硬立場。(亞新社)
在對華政策方面,特朗普年代雖然率先挑起貿易戰,對中國產品大增關稅,而且處處向華顯示強硬立場。(亞新社)

由於選情焦點轉移到拜登應否退選,令人忽略了特朗普這次捲土重來角逐總統職位,是否有什麼新思維、新政策?從6月27日辯論可見,特朗普依舊是原來套路,以誇張、謊言攻擊對手,例如說拜登「被中國收買」;又說目前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歷史上最大,但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為2790億美元,是2010年以來最低,更遠低於2018年特朗普做總統時創下的4180億美元貿赤紀錄!

特朗普謊話連篇,且在今年5月被判於2016 年大選前向一名色情影星支付「封口費」,案中所有34項罪名全部成立。唯據路透社報道分析,特朗普不大可能會坐牢,因他犯的偽造商業紀錄罪最高刑罰是4 年監禁;在紐約,無犯罪紀錄、僅因偽造商業紀錄而被定罪者,很少會被監禁。而媒體引述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分析員指,有罪判決不會對美國總統選舉產生重大影響,因美國人認為「每個人都會在性問題上撒謊」。

拜登特朗普之爭 反映美國社會缺乏共識

相信美國以外的人都不明白,為何一名被控告91項罪行的政客,仍能夠在一個民主國家得到選民支持?

德國《世界報》今年初一篇評論指,特朗普對移民、拜登家族、法官、公務員和左派的批評得到不少美國選民認同,這些選民認為他們被拋了在後面,對國家愈來愈感到陌生,傳統精英階層仍把很多理念強加給他們,他們必須團結起來堅決反對;而支持特朗普,就是把反對聲音變成政治力量的最佳途徑。

拜登與特朗普象徵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而選民就藉選舉表達他們的強烈訴求。(亞新社)
拜登與特朗普象徵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而選民就藉選舉表達他們的強烈訴求。(亞新社)

此外,《紐約時報》去年12月中一個民意調查顯示,18至29歲年輕選民都轉向支持特朗普;在這個年齡層的選民,支持特朗普的比支持拜登的多了6個百分點。而上屆選舉,年輕人票是支持拜登的主力!據分析,年輕選民對拜登政府處理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的方式感到沮喪。

4年之後拜登與特朗普再次同台角逐,反映了經過4年時間,美國人對諸如移民等爭議極大的議題仍存在嚴重分歧、彼此對立;拜登與特朗普象徵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而選民就藉選舉表達他們的強烈訴求。可以說,拜登與特朗普之爭是美國社會矛盾無法彌合的寫照,民眾藉投票表態,彼此都不願尋求共識。

換人與否 對外界影響極微

外媒有評論分析,在拜登和特朗普之間,北京願見誰當選?「牌面」上看,拜登較「理智」、「正常」,較容易打交道,唯過去4年拜登對華制裁、打壓,其實比特朗普更厲害;拜登政府動員美國盟友形成包圍圈,令中國窮於應付。特朗普雖與傳統盟友不和,但他任總統時千方百計跟俄羅斯和朝鮮友好,其背後用心應是拉攏它們,令俄朝這兩個中國鄰邦成為北京的威脅,從而牽制中國。特朗普勝出,中國要應付的地緣政治局面可能更複雜。

拜登退選與否,據美國媒體報道,應在這幾天之間見端倪。由於呼聲愈來愈大,拜登又無法證明他可以「正常」履行職責,最終換人的機率仍然偏高。但無論換人與否,拜登的去留對美國政局衝擊大,唯對外界尤其中國則影響極微,靜觀其變足矣。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