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真正需要教育的學生?

當家長對目前的生活都不滿意時,他們哪來信心認為老一套或自己的教育方式會奏效?為什麼他們如此自信地認為,長期堅持錯誤的做法,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討論了「失落的精神」這一概念,質疑我們太過專注於舊有的方式,並最終導致我們迷失精神和初衷。我收到了一些讀者的評論,討論之中我對一個非常嚴肅,但經常被忽略的題目產生了興趣──誰才是真正需要教育的學生?

誰說只有孩子才須接受教育?

長期以來,或者說自教育誕生以來,我們一直認為孩子是必須接受教育的人,因為他們天真、純潔,不知道現實世界是怎樣的。教育主要是讓他們了解這個世界的規範,以及應該如何做才能在這個當代世界活得更好。在某種程度上,這仍然是當代教育的主要意識形態,也是我們看待教育體系和課程的主要概念。

然而,在我與讀者討論之中,我懷疑這是否屬實。筆者曾與香港一所小學會談,校方希望在課程中引入科技,教會學生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校長非常希望這樣做,老師們也非常積極地推動。然而,我們遇到了一個大家都認為需要解決且非常奇怪的問題:家長認為使用過多的技術,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筆者在另一所小學發現到,同班學生明明有着同樣的同學、老師沒有歧視他們、他們也有機會參加同樣的活動,但是,他們的個性卻有很大的不同。一名學生非常活躍,另一名卻非常悲觀。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後者的父母總是不鼓勵他參加課外活動,並認為學習成績才是最重要的。

家長比學生更需要教育

自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腦海裏總是有一個問題:既然學生在同一所學校接受教育,教師的素質和教學環境都差不多,為什麼他們之間會有如天壤之別?在與校方的討論中,我認為一個顯而易見,但往往被忽視的因素是家長。

家長比學生更需要教育!當然,孩子是父母的,學校只是提供教育的地方,儘管現在已是2024年,但有些家長還是非常保守,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無視老師和學校的努力。我在一場職業生涯分享會中,發現父母有多開放和接納,對塑造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

不少父母堅持老一套,或者自己的教育方式,無意中希望自己的教育方式能傳給下一代,希望他們能「做得更好」。但是我真的想知道,當他們對目前的生活都不滿意時,他們哪來信心認為這種方法會奏效?為什麼他們如此自信地認為,長期堅持錯誤的做法,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

誰才是真正需要教育的學生?

列家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