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棋局中,中美歐俄是主要的棋手,但落場下棋子的對手只有黑白兩方!各方因着戰略目標和利益,不斷分層重組,分縱連橫。從建國初期最經典的中美蘇大三角,到日後的中美日、中美歐與中俄印,再到由烏克蘭危機、歐亞能源開發與運輸體系建設等領域中浮現出來的中歐俄三邊關係,一直備受關注。當今中美俄三足鼎立,尤如三國演義時代的歷史翻版!怎樣化三極為兩儀?特別是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放緩、貿易亦緊張的今天,中國一舉一動,尤為引人注目。
就像中國元首日前成功結束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歐洲三國之行,緊接着5月16日至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華開啟新任期後的首次國事訪問。中歐俄新的聯動?可以說,5月的全球焦點與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大變局,全都集中在了中歐俄的三邊關係和互動當中。中國是否提前宏觀調整,與歐洲以及全球其他南方國家開展協調,勸和促談,俄烏停火止戰,醞釀新一輪的大動作?
歐洲盼俄烏戰事盡快結束
美國不願看到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援助,也不希望中歐俄三方關係進一步緊密。美國激起俄烏之戰,無不是在分化瓦解中歐俄的戰略合作,消耗俄羅斯的同時,亦消耗歐盟,一石三鳥對美國最有利。俄烏亂局兩年有多,最可能的結局就是依照朝鮮、南韓模式,與俄羅斯簽訂停戰協定,劃分三八線,利用烏克蘭,建立隔離俄歐之間的柏林牆,把烏克蘭一分為二:已經被俄羅斯佔領的東邊土地就歸俄羅斯;沒有被俄羅斯佔領的西邊地方,可以成為中立緩衝區的新烏克蘭。宛如南北韓,變成東西烏!
現在對俄烏戰爭前景最為擔憂的,既不是俄羅斯人,也不是烏克蘭人,更不是美國人,而是歐洲人(除去脫歐的英國)。俄羅斯輸了,美國在烏克蘭和東歐的影響力肯定更大,歐盟肯定沒有話語權了,直接淪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和附庸;俄羅斯贏了,美西方輸了,美軍美資撤出歐洲,整個歐洲大陸的安全和經貿環境將要斷崖重整,屆時歐元將再次被打擊或引致大幅貶值,通脹高企。但事實上,不管俄羅斯輸了還是贏了,最大的贏家都是美國。美國的大型財團早已在烏克蘭政府的幫助下,稍稍地購買了17萬平方公里的肥沃農業用地,並免費收購着烏克蘭的能源、基建、電網、農業專案以及全部國有企業,以換取戰爭物資、軍械和資金支援。
歐洲人最是期盼俄烏戰爭盡快結束,然而普京再次連任俄羅斯總統,俄烏戰爭還會持續。歐洲雖然過往在美中俄三方的相互博弈中,都是各方要努力爭取的對象,可其既要依靠美國軍事政治來制衡削弱俄羅斯,又不甘於當美國的小弟和經濟受損,既要從中俄兩方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又不能徹底與中俄對立,左右為難,搖擺不定。如今深陷政治經濟等漩渦,愈發想擺脫受美國鉗制的困境,把美國人踢出局,然而僅靠自己肯定不行,離不開外力助推,特別是中國,甚至還有他們一直「敵視」的俄羅斯。中國洞若觀火,對於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此行安排中國元首訪問是「超規格接待」、「超深度交流」和「超範圍影響」的用意,也是心知肚明。
因為,中國在美國重重圍堵的過程當中,需要夥伴和朋友,需要中歐關係穩中有進、行穩致遠,需要中歐俄聯合對抗美國霸權,而不是美歐俄的統一反華戰線。所以,中國領導人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便出訪歐洲,以合作「無上限」的政策優先穩住歐洲。中歐既是「雙向奔赴」,也是求仁得仁。
互惠受益同時 中國須保持戰略清醒
穩住了歐洲,其實也就是幫助了俄羅斯。中國這邊不能讓俄羅斯倒下,不能讓北極熊投入美方的懷抱,變着法的援俄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幫俄就是幫自己;那邊也要拉攏歐洲,維持國際局勢平衡,讓歐洲跟着中國有肉吃,幫助歐洲自立山頭,站起來做人。只是在俄羅斯方面,中俄雖是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需要在經濟、軍事和地緣政治等領域進行合作,但雙方在互惠受益的同時,中國須時刻保持戰略清醒,謹防俄羅斯在後拜登時代反水背刺。
畢竟,中俄之間的關係,目前遠遠還未能達到盟友的程度。即使俄羅斯現在處處透露出和中國的友好關係,然而主要還是美國各種制裁齊下,逼得太緊了。如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說,美國同時對中俄兩個大國下手,是不明智的行為。正如赫魯曉夫之後的蘇聯將中國硬推向美國一邊的致命後果一樣,美國拜登政府近年外交具有顛覆性的失誤就是把俄羅斯硬推向中國一邊。俄羅斯被北約國家全面孤立,只能躲在中國背後,抱團取暖,各取所需。俄羅斯需要中國更多的資金援助,以緩解俄羅斯的經濟壓力。反覆的俄烏持久戰,致使俄羅斯經濟環境劇烈變化。加之國內外貿易市場的重整,俄羅斯在接下來幾年裏,都要扭盡六壬才能重拾元氣。
中俄兩國這些年之所以能夠和平共處,主要還是基於正常國家之間戰略利益的平衡互助,尤其是在美國這個更大的矛盾還橫在中間的時候。俄羅斯著名政治學家康斯坦丁·卡拉切夫就在公眾場合表示:中俄雖然唇亡齒寒,但中國和俄羅斯從來都不是朋友,中俄並非真正的朋友。
此時,普京順利連任,他希望俄羅斯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是當年美蘇爭霸冷戰時期中國所扮演的那個角色,韜光養晦,以時間換取空間。有觀點認為,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對於俄羅斯來說可能是一個巨大戰略翻盤的機遇。普京和特朗普是多年的好朋友,假若特朗普能夠重新當選,成功返回白宮,一定會拉攏普京,推促歐洲、北約對俄友好,取消制裁,回復美歐俄關係,俄美走向春天,聯手對付東方大國,把地緣政治的衝突焦點拉向東亞地區。
俄人放不下白種人優越感
因為,在俄羅斯人心裏,他們從來都根本放不下的就是自己作為白種人的優越感。畢竟過往以蘇俄為主要國家的蘇聯,一直視自身為歐洲國家而不是亞洲國家。土地1/4在歐,3/4在亞,但人口4/5在歐,1/5在亞,不僅歷史文化方面更貼近歐洲,在地理位置上也距離歐洲更近一點。如果美國共和黨得勢,特朗普重新掌權,美國必將轉變策略向俄拋出橄欖枝,俄羅斯也一定會在第一時間親近美國,回歸歐美,或是利用俄美修好為槓桿條件,向中國諸多索取!這將會嚴重威脅到中國北大門的地區安全和利益。屆時,北有親歐美的俄羅斯,聯而日韓在東,歐盟、北約、印度在西,從經濟上壓制、政治上孤立、軍事上圍堵中國,中國必會多面受敵!
所以戰鬥民族,俄羅斯從來不可全信。俄中或者蘇中數個世紀的交往曲折而多變,充滿着歷史的印跡。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就是蘇美博弈的直接後果。蘇聯放棄聯合國安理會的一票否決權,正是史達林的一種巧妙安排,讓以美為首的聯合國軍揮軍北上朝鮮半島,直抵鴨綠江。不管朝鮮還是中國,都成了蘇聯二戰後休生養息、恢復元氣的犧牲品。之後,蘇聯意欲對中國的殖民和干涉,導致俄中關係惡化,並在1959至1961連續3年自然災害期間翻臉迫債;1969年中蘇邊境衝突後,蘇聯對中國實施了大規模制裁,包括對中國的技術轉移、資金援助等,還揚言要對中國施行核打擊,逐步把中國推向了美西方一邊。
然卻國際形勢變化莫測,身在其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近些年,美國拜登政府對俄羅斯發起毀滅性制裁,俄羅斯只能被迫走向了中國。和中國的種種合作,也只是退而求其次的利益選擇。俄羅斯多年來的戰略目的,其實還是押注在美國身上。這從俄羅斯的軍售就能看出來,中印邊界衝突發生之後,印度立馬向俄羅斯購買武器,俄羅斯全然不顧中方利益,火速同印度達成了軍火貿易。在中俄關係中,俄羅斯更像是一個逐利的商人。
當然,天下事,合合分分,分分合合。中美俄之間的關係,永遠不可能太好,也不可能太壞!中俄之間可以是夥伴、朋友,但真的是鐵桿兄弟嗎?中國領導人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11月美國大選特朗普有可能翻身之前,果斷先行訪歐。既是從本國自身利弊考量,親歐穩歐,也是藉此鞏固中俄關係,拉住了歐洲,也就是攫住了俄羅斯的尾巴。此乃大國博弈,關鍵落子時定謀長遠,早當先!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