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的夢想是「造神」!

現在AI 發展的最重要瓶頸不在錢,甚至不是Nvidia GPU 產能,而是能源!每個AI 數據中心耗電量近1GW ,比傳統數據中心多6 倍以上,更以高速增長。

近月由年輕劍橋天體物理教授Nikku Madhusudhan 帶領的一個團隊, 運用美國的JWST (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細心觀察K2-18b,一個與地球相隔124 光年的exoplanet(太陽系外星球),從光譜中發現大量Methane、 Carbon Dioxide ,已是有液態水海洋,和充滿氫氣大氣層的有力證據,今次最重要的新發現,是找到Diamethyl Sulphide(DMS),是一個可能有生物存在的強力證據。

Madhusudhan教授現時估計是,有高達50%機會,這是歷史上首次發現外太空生物!(劍橋大學圖片)
Madhusudhan教授現時估計是,有高達50%機會,這是歷史上首次發現外太空生物!(劍橋大學圖片)

在地球上,絕大部分的DMS 來源是由海洋中的Phytoplankton(浮游植物)所釋放出來的。 Madhusudhan教授是個小心的科學家,解釋需要再多幾個月的詳細分析才可下結論,但他現時的估計是,有高達50%機會,這是歷史上首次發現外太空生物!有人形容如證明此發現屬實,Madhusudhan教授,將成為全世界最出名的人。當然即使證明外太空類似「浮游植物」的生物存在,仍與「三體」和其他科幻小說中的高智慧外星人,相距甚遠,Fermi paradox(費米悖論)仍未獲解。但這已將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偉大發現,地球並不孤獨,不再是宇宙中唯一有carbon based (碳基礎)生物的星球。

人類有無窮的好奇心,數千年來不斷探索和企圖解釋宇宙奧秘。牛頓定律和萬有引力理論已非常偉大,更非常實用,但愛因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為牛頓理論作出更準確的修訂,更改變對整個cosmology(宇宙學)的看法,成功預測和證明Black Holes的存在,更解釋Big Bang為宇宙起源,後來亦成功找到CMB(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證據。

劍橋團隊或發現外太空植物

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學)可說比相對論更深奥和成功,但亦帶來很多令人極度困擾的科學,形上學(metaphysical)、哲學,甚至宗教問題。最核心的謎團之一是measurement problem,有名的Schrodinger’s cat悖論,就是一個例子,充滿不確定性的量子,如何突然變成一個在宏觀世界中的確定觀察(observation)。有多種令人充滿迷惑和不完美的解釋,包括暗示multiverse(多重宇宙)的存在。很多人誤會愛因斯坦頑固,老來不願意接受量子力學(他有份發明)的Uncertainty Principle(不確定原則),但事實並非這麼簡單,他對Quantum Entanglement( 量子糾纏)的疑惑( 1935 年的著名Einstein, Podolsky, Rosen論文),雖已被2022 年一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實驗證明沒有local hidden variables的存在,但其實反令到Quantum Entanglement 更顯神秘。近年某些理論物理學家更提出一個更有趣的可能,就是愛因斯坦在另一篇1935 年論文(作者為 Einstein和Rosen) 中所提到的「Einstein Rosen Bridge」(現代名稱Worm Hole ,蟲洞),與量子糾纏有極密切關係,甚至是同一件事,因此近年有ER=EPR之說。

最近兩年,最火熱的科研領域肯定是AI,各大科技龍頭已進入極速奔向AGI 的白熱化競爭階段。(Shutterstock)
最近兩年,最火熱的科研領域肯定是AI,各大科技龍頭已進入極速奔向AGI 的白熱化競爭階段。(Shutterstock)

相對論量子力學無法突破 大量學者轉行

理論歸理論,假設還假設,但真正科學是需要實驗和觀察來證實的。過去近一個世紀,自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個偉大理論出現後,兩個理論都有無數證據支持其正確性,但不幸無論是愛因斯坦自己花了30 年精力,或是後人的數十年努力,仍無法把兩個截然不同的理論協調和合併。新的各種理論很多,包括String theory、M Theory和Quantum Gravity等等,但事實是無任何有力證據支持這些理論,至此理論物理已無法突破。大部分人都懷疑量子力學比相對論更基本,甚至Space-time也可能並非真實,只是emergent(湧現)現象,但無奈地,我們仍無理論和數學方法,把Gravity(萬有引力)妥善地量子化。

數十年來,大量充滿挫敗感的物理和數學家轉行,早年不少加入華爾街,成為最早一批的「rocket scientists」,包括最有名的Renaissance基金創辦人James Simons 和Thiel Capital 高管 Eric Weinstein ,不少亦投身Silicon Valley 和實用軟件,最成功例子包括開發Mathematica的Stephen Wolfram , 和微軟前CTO Nathan Myhrvold (Stephen Hawking前助手)等。

退而求其次 探索生命亦誘人

解答終極宇宙奥秘固然吸引,但無奈我們人類坐在浩瀚宇宙中一粒塵埃上觀天,能弄出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非常不錯,或者我們not meant to be有足夠智慧和能力去解釋更深層的謎團,例如dark matter和dark energy、multiverse真實與否,宇宙如何完結或會否完結,和更根本的為何宇宙存在問題?

某程度上退而求其次,生命奧秘也非常誘人,加上consciousness (意識)導致的主觀存在感, 與客觀世界存在性的糾纏,也是一個永恒的哲學,甚至物理難題。自從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在1953發現DNA的double helix結構後,人類已意會到我們將可逐漸play God(扮演上帝)。國際合作的Human Genome Project,經13年努力,在2003年成功排列整個人類基因。現今技術大大進步,只需5小時。

基因剪輯 提升創造生命能力

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Jennifer Doudna和 Emmanuelle Charpentier , 發明CRISPR gene editing(基因剪輯) 技術,如虎添翼,大大提升人類改變甚至創造生命的能力。說得好聽就是加速進化,可能剪輯改變基因,今到人類更聰明,強壯和健康,甚至邁向「長生不老」。但如錯誤運用,亦當然可製造如Frankenstein的怪物!幸而全球各國對基因工程的監管都非常謹慎,大部分人都意會到很多的法律、道德、私隱和安全問題,所以基因工程,已不算盡速發展。

最近兩年,最火熱的科研領域肯定是AI,尤其各大科技龍頭,如微軟、Google 、Meta 和 Amazon ,已進入極速奔向AGI 的白熱化競爭階段。著名科幻小說家Arthur C. Clarke 曾經說:「It may be that our role on this planet is not to worship God but to create him.」 近日不少其他人亦形容如能達到AGI,甚至ASI(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水平,亦即等如成功「create God」!「造神」,當然比基因工程的「扮演神」夢想更大膽和刺激!

近日AI 股確有所回調, Nvidia 都曾跌超過20%,但已有明顯反彈。(Wikimedia Commons)
近日AI 股確有所回調, Nvidia 都曾跌超過20%,但已有明顯反彈。(Wikimedia Commons)

AI短期可達「東方神仙級法力」

當然AGI 、ASI 和神的定義都頗模糊,我不認為在短期內,AI可全方位超越人類,但幾乎肯定在知識闊度、創作速度,甚至想像力豐富度等,很快即將遠勝人類,但暫時LLM模型,在數學和論述準確度,仍稍遜人類,而機器人發展,雖已在加速,但整體上仍遠遜人類。可見將來,AI不會達到西方宗教中,全能上帝的水平,但我認為AI 可在短期內,達到東方宗教中,各神仙法力的水平。道教和印度教中,全天神佛(其實非常好,包容性比西方宗教大很多),有些如孫悟空(原形應為印度教的 Hanuman),一個筋斗可翻十萬八千里,但絕非全能,仍被金剛圈所控。二郎神擁有「天眼通」法力,但在《寶蓮燈》神話中,武功反而不及外甥沉香,被他打敗。

無論如何,追求「造神」的夢想實在太吸引,誰會放棄?數千年前的金字塔,中世紀的歐洲大教堂,何其巨大的工程,動員成千上萬工人、工匠和藝術家,花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才可完成,都只是為了宗教原因,歌頌他們的信仰和神。現在我們覺得連「造神」都接近唾手可得,當然更願意花大量資源,盡速見證此歷史時刻!

AI投資大浪不輕易退潮

有些人仍以較傳統心態來分析AI,擔心現今各大龍頭在AI不斷增加的投資規模不可持續,每家今年預算投放400 億至600 億美元資本投資,重點放在AI 數據中心。微軟將投資1000億美元打造Stargate 計劃, Sam Altman 更企圖集資超誇張的7萬億美元!如萬一找不到所謂的「killer app」,各大企業會否面對巨大股東壓力,被迫大幅減慢這些巨額投資?即如Web1.0 年代,投資泡沫也先在2000 年爆破,然後多年後,實際用途才慢慢追上夢想,科網股才再創新高。

近日AI 股確有所回調, Nvidia 都曾跌超過20%,但已有明顯反彈。我認為有三大原因,今次AI投資大浪,不會輕易退潮:

不止大企業 政府亦願大量投資AI

(1)AI 確未必會在短期內出現令企業大增營收的killer apps,但明顯對提升生產力,亦即精簡人手,減少開支,已開始起作用。科技公司如Google 、Tesla ,銀行如大摩、匯豐,以及McKinsey等顧問公司,都在裁員,IBM更坦白說明未來5年,AI將取替30%員工。AI未必只有一兩個killer apps,AI將滲透到每個行業,每個應用,和每個人生活中。

(2)若果距離AGI仍有數十年,短期失去投資信心的機會將較高。但現在大部分人都似乎預期某程度,某定義的AGI,快則在兩三年,慢者在5至10年間出現,所以不止各大科技企業,即使各國政府,都極願意大量投資AI,誰都不願意落後。整體AI投資包括企業,美國仍然遙遙領先,佔全球60%以上,緊接在後面是中國和英國。

AI發展必將需要燒更多的化石能源,估計到2030 年, AI 將佔全球6%碳排放。(Shutterstock)
AI發展必將需要燒更多的化石能源,估計到2030 年, AI 將佔全球6%碳排放。(Shutterstock)

科企創始人年輕兼有改變世界理想

(3)最重要是各大科技龍頭的創始人,仍然頗年輕,例如Google 的Larry Page 、Tesla的Elon Musk 、Nvidia 的黃仁勳、Meta 的 Mark Zuckerberg、Amazon的Jeff Bezos和甚至 Microsoft 的Bill Gates ,都未到70 歲。他們不止富可敵國,更都充滿改變世界的理想,亦各有大量粉絲。一般CEO(包括蘋果的Tim Cook ,或因此在AI 較落後),都必須關注短期股價表現,更需對股東交代。但以上幾名頂級富豪,大部分都已改為專注在慈善工作,和把如何「拯救」人類為己任,有些想征服太陽系,有些想得到永生,但全都想「造神」! Musk曾經是Page的好友,經常討論AI至深夜,但Musk說逐漸發現Page毫無AI安全意識,不管對人類的存在威脅,只想盲目極速發展,因此選擇斷交,繼而創立非牟利的OpenAI ,希望負責任地發展AI 。誰不知所託非人, Sam Altman 比Larry Page 更奸狡, OpenAI 完全變質,改為封閉式加牟利,完全出賣初衷,Musk亦因此離開,現在更在控告OpenAI。

這些頂級富豪和理想家,更毋須特別關注短期股價表現。他們的部分投資者,一向都對Musk和Bezos有宗教式信仰,甘願長期接受 Tesla和Amazon的極高估值。莫說現在奔向「造神」,相信投資者亦必更雀躍和支持。Nvidia股價當然升了很多,但盈利增長得更快, PE一直平穩甚至下跌。

AI發展瓶頸在能源

現在AI 發展的最重要瓶頸不在錢,甚至不是Nvidia GPU 產能,而是能源!每個AI 數據中心耗電量近1GW ,比傳統數據中心多6 倍以上,更以高速增長。現在美國數據中心用電量佔全國2%左右,估計3年後將急增至8%至9%!到時或將出現AI與家居、工業和EV等搶電情况。發電、電網,和相關器材都變為高增長行業,科技龍頭最有錢,他們甚至願意付出高於市價70%價格,與電力公司訂立長期供電合約。本來大家都想防止氣候變化,減少碳排,盡量發展再生能源,但根本不可能滿足AI和新能源汽車增長需求,所以連美國都需要重新啟動一些已被廢棄的核電廠。Fission發電是否環保和安全,是另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Fusion當然更好,近年更有些進步,但距離實際應用仍很遠。所以無奈地,AI發展必將需要燒更多的化石能源,估計到2030 年, AI 將佔全球6%碳排放。

諷刺地,此行為是否有點似燒香敬奉,三牲祭品,求神庇佑?現今是燒煤油氣,犧牲地球,企圖「造神」。值得嗎?難說。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譚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