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讀者,筆者絕不是一個幸災樂禍者,並且一直擔憂中東形勢一再複雜化。現在看來這個擔憂並不過分。去年12月7日,土耳其媒體刊登照片顯示,俄羅斯海軍一艘戰艦,俄羅斯大型登陸艦「凱撒庫尼科夫」號12月5日駛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時,甲板上有士兵肩扛火箭發射器。土耳其就有關照片向俄羅斯方面表示憤怒,外長梅夫拉特·卡夫索戈魯稱這一事件是「挑釁」。
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該海峽將該城一分為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大橋就架在海峽之上,該海峽又是俄羅斯黑海艦隊通往世界的唯一海口。兩岸懸崖陡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根據1923年簽署的協議,土耳其有義務在和平時期允許所有船隻通過該海峽。換言之,俄土一旦發生軍事衝突,海峽一被土耳其封鎖,俄羅斯艦隊就成為甕中之鱉了。
俄羅斯和土耳其竟然翻臉了!
我們知道去年末,一架俄羅斯戰機所謂侵犯土耳其領空,土耳其將其擊落,令兩國關係急劇惡化。儘管土國總統埃爾多安向俄羅斯駕駛員在跳傘後被土軍射殺表示抱歉,但拒絕作出道歉。這引起普京及俄國全民震怒。普京一怒之下,當即揭發土耳其之走極端,是為了保護總統埃爾多安的兒子偷偷運輸從 IS 恐怖集團手中購買的石油走私車隊。這一揭發殺傷力極強,震動整個西方世界。德國和美國媒體也隨後揭發 IS 恐怖集團和土耳其的石油黑箱作業。
埃爾多安當即否認,並願以總統烏紗帽來擔保,一旦普京拿出真憑實據,立即辭職。兩國元首互相對立到這種地步,怎不讓人擔心。我們知道,土耳其是北約集團成員國,這樣的反目,豈不增加北約和俄國的矛盾。有意思的是,雖然北約秘書長口頭上表示站在土耳其一邊,但是北約各國首腦都不願介入和表態。因為一旦黑買賣石油屬實,會給自己造成被動。
醉翁之意不在酒
埃爾多安惱羞成怒,一不做,二不休。又派坦克兵團直接開進伊拉克北部的摩蘇爾地區,說是為了加入反 IS 恐怖集團的戰鬥做演習,遭到伊拉克政府的嚴重抗議。伊朗副外長阿米爾12月6日也為此提出嚴重警告,並說:這一行動未經伊拉克政府批准,不僅無助於打擊恐怖主義,反而會造成動盪和威脅到整個地區的安全。德國電視一台12月6日聲稱,土耳其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目前已經進入冰河期,現在又把土耳其坦克開至伊拉克北部,並拒絕撤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否有意借中東當前的複雜形勢,展現出其蠢蠢欲試,再次實現中東大國夢。
俄國媒體聯邦新聞社說得更露骨了。他們引述俄中東問題研究所所長薩塔諾夫斯基的話稱:「實際上,埃爾多安讓土耳其加入打擊利比亞的西方陣營,並且派兵進入伊拉克及敘利亞,借用恐怖分子或者各種機會的動亂,徹底推翻這些國家的政權,具有「恢復奧斯曼帝國的野心」。德國新聞網12月6日稱,土派兵進入北伊拉克,說是打擊IS聯盟,實際上是防備伊拉克的庫爾德宿敵,使自己走向更被動的境地。此外,伊拉克政府可能已不再信任北約盟軍,更加偏向以俄羅斯為主的反恐聯盟。《紐約時報》5日引述約旦政治分析人士索維爾的話稱,土耳其出兵伊拉克,可能會在這一地區掀起一場新的戰爭和動盪。
筆者不願偏向哪一方
諸位讀者,筆者是個局外人,雖然學過世界史,但對俄國、土耳其的歷史淵源和矛盾知之甚少,而且也不願意隨便偏向哪一方。但有一點是:我最近比較同情俄羅斯的遭遇,覺得歐洲各國因為東西烏克蘭內亂和克里米亞重返俄羅斯,給俄羅斯一再施加經濟封鎖的壓力,是否有點過份?後面顯然有美國挑動的陰影。現在土耳其忽然也加入進來,使俄羅斯的壓力更雪上加霜,這豈不是乘火打劫?所以,普京更恨之入骨。
不過,令筆者不解的是,俄羅斯明知自己當前已經處於四面楚歌,經濟捉襟見肘,極為困難。按理說,在土耳其總統已經公開表示願緩和土俄緊張局勢,理應順水推舟。這是符合中國的《孫子兵法》的。可是普京不顧一切,與土耳其反目為仇對着幹。這恰恰符合了西方人普遍的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脾性,跟你豁出去了。但裏面是否還有難言之隱?歷史上的仇隙又翻出來了?
溫古而知今
為此,筆者開始翻閱了一些土耳其和俄羅斯的的歷史資料。沒想到,在這近千年的歷史潮流中,僅僅中亞和俄國的關係史會如此複雜。俄國、土耳其、伊朗和中亞各國的宗教衝突、民族衝突、地域衝突、經濟利益衝突以及政治演變會那麼激烈,戰爭從未斷過。僅僅俄國沙皇的統治時代,俄國統治者的擴張野心、民族侵略、經濟霸權就罄竹難書,播下仇恨種子。就是在上世紀的蘇維埃時代,「斯大林主義」的俄羅斯的沙文主義、對少數民族欺壓、歧視,強迫他們遷移到西伯利亞、全國通說俄文,不知造成多少民族仇恨。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