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古董文物收藏家孫瀛洲先生離開我們已經58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將會第三次為他舉行盛大紀念活動。孫先生的名字在收藏界無人不識,捐獻文物數量和質量非常之高無人能及,是一個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偉大人物。孫先生有什麼事蹟為人津津樂道呢?今天就讓筆者為大家講述有關他的故事,作為紀念,以之景仰!
宣德大王孫瀛洲
孫瀛洲(1893-1966),河北省冀縣人。 自小家境清貧,沒有接受多少教育。10多歲就去北京謀生,早期在傢居店,後來到「同春永」古董鋪當學徒,之後又到「聚寶齋」、「銘記」古董鋪任採購、司帳。他聰明好學,期間積累了豐富的文物知識。不久就在北京東四附近開設古董店「敦華齋」,由於文物質量高,生意作風比較老實,業務蒸蒸日上,在很短時間已在行內有名,賺到第一桶金!
我們都知道孫先生雅號「宣德大王」,他對瓷器鑒定非常有心得,據稱閉上眼睛,用手都能夠摸出手上瓷器屬於哪一個朝代,哪一個皇帝,令人嘖嘖稱奇。雖然有些誇張,但足證孫先生對文物認識之深,令人驚嘆!大明宣德一朝雖然只有10年,但在瓷器創作方面成就非常之高,青花更是表表者,以蘇麻尼青著色,像寶石藍,非常濃烈,每一年生產量非常之大,曾記載一年燒造達40幾萬件。這些珍寶隨時代轉變流落民間,幸運的話我們應該也能遇上,搜尋得到!
明成化鬥彩三秋杯
他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用了40條金條收藏一對明成化鬥彩三秋杯。價值等同今天北京兩幢四合院別墅。收藏界有所謂「明看成化」,即是成化期間製造的瓷器最為珍貴,當中又以鬥彩最有名,三秋杯今時神品,令人夢寐以求!為什麼叫做三秋呢?因為秋天有3個月份,因而得名。
三秋杯圖案以花石蝴蝶在空中飛舞,活靈活現,議題閒適。胎體非常之薄,拿在手中能夠透視出杯後的指紋。畫面中有一隻蝴蝶的顏色為紫色,黯然無光,叫做奼紫。這種顏色後世都仿不出來,當時窯工在技術限制之下調和顏色錯誤燒出來的。因此鑒定奼紫色的就是珍品!由於坊間能夠接觸到的成化鬥彩非常少,所以知道的人雖然比較多,但能夠運用來鑑定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鑒定成化瓷器還可以看底款,一般都書寫「大明成化年製」雙方框青花款,字體稚拙,叫做「孩兒體」,傳聞是成化皇帝親手寫的字,比較隨意,不是好工整。孫先生總結出鑒定成化瓷器底款口訣,是每個收藏者都會牢記的金句。
孜孜不倦 教導後學
1956年,孫先生把全部收藏品無償捐獻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為單一文物捐贈者最多的人,總共3000多件,其中2000幾件皆為古董瓷器,其中25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包括宋代官窯瓶、元代紅油高足杯和明成化三秋杯等等,這些文物都是價值連城。
跟住他也進入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工作,為大量古董文物鑒定。他對每個朝代特色都瞭如指掌,總結了鑒定的原則。孫先生也孜孜不倦,教導後學,好多著名故宮專家都是他的學生,包括葉喆民、耿寶昌、葉佩蘭等等。他對學生非常嚴格,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全心全意傳授知識,對故宮博物館人才培訓,作出非常大的貢獻!
孫先生生活在一個歷史轉變的大時代,經歷了民國成立、日本侵華、國民黨敗退台灣、新中國成立等,是一名副其實的愛國者。他的個人生活非常節儉,全年都是穿着灰色的長衫,出差到上海,只吃一碗水餃就覺得非常滿足。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絕不吝嗇,如曾經變賣財產支持抗美援朝,更將一生收藏捐獻出來。他覺得,古董文物應該由國家保管,作出合理展現,發揚文化魅力,不該屬私人擁有。這種高風亮節無私的行為令人景仰,值得懷念!
今年適逢孫瀛洲先生誕辰130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特別推出紀念片《瓷海瀛洲》,以表彰他的無私奉獻精神,為後人典範,這是非常難得的,大家不妨觀賞學習。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