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解說語焉不詳 一再押後細節仍未釐清

謝展寰不停出來「解畫」的無奈,說明一個簡單「丟垃圾」的動作,已經變成一個複雜的問題。垃圾徵費之所以複雜,主要是當中具體的細節未有講清楚,說明白,市民擔心動輒得咎。

垃圾徵費由4月1日延至8月1日實施,政府部門和相關樓宇則於4月1日試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22日(周一)出來「解畫」表示,政府並非「無故煞停」措施,而是用較好方式,更多時間解釋清楚。他又說社會需時改變習慣,其他地方一般都需要3至5年時間去改變。

市民擔心動輒得咎

謝展寰不停出來「解畫」的無奈,說明一個簡單「丟垃圾」的動作,已經變成一個複雜的問題。垃圾徵費之所以複雜,主要是當中具體的細節未有講清楚,說明白,市民擔心動輒得咎。

例如網上有人質疑,指定垃圾袋是否耐用及容易破爛,謝展寰認為是錯誤訊息,可能會引起市民擔心。他強調指定垃圾袋通過相關標準,當局已拍片解釋,而在措施運作時,市民可以看到指定垃圾袋並不比慣常用的垃圾袋差。

謝展寰特別強調,市民用過、摸過指定垃圾袋之後,相信就不會再有疑問了。這一點,筆者倒是在商場「摸」過陳列的指定垃圾袋,也相信質量不會比超市「一蚊個」的膠袋差。更關鍵的問題不在膠袋的質量,而是此前也有人提過的,例如,社褔機構和企業可否向基層和弱勢社群派發指定綠色垃圾膠袋?大廈物業管理公司能否為住戶「包底」?街邊消費的垃圾有沒有需要包入指定垃圾袋再丟棄?養老院等社福機構可否豁免徵費?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問個沒完沒了,而政府負責「解畫」的,不是語焉不詳,便是前後言行不一,自相矛盾,反映政府也未完全準備好,一個未準備好的政策,又怎能期望可順利推行?

環境及生態局官員已多番落區宣傳垃圾收費,可是市民仍然滿頭問號。(政府新聞網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官員已多番落區宣傳垃圾收費,可是市民仍然滿頭問號。(政府新聞網圖片)

「包底」方便清潔工人

舉例說,關於大廈物業管理公司能否為住戶「包底」的問題,有「解畫」的人說,物管公司「執手尾」,便有違「用者自付」的原則,甚至指變相令讓其他業戶「分攤」丟垃圾的費用,做不到公平云云。問題是香港不少住宅大廈,管理費已包括清理垃圾的費用,要住戶在大廈內以指定垃圾袋的形式「自付」,會不會有違「交管理費」的原則呢?這一點,「解畫」的人沒說清楚;何況,管理處在大垃圾桶套上大膠袋,是為了便利清潔工人收集垃圾,並非為住戶「包底」或「執手尾」。要不然,到時住戶為了「守法」,把大小不一的指定袋垃圾丟入大廈垃圾桶,怎能及得上「一袋過」運走方便?難怪有物業管理業界已「打定算盤」,預告屋苑清潔費平均會增加約14%至15%了。

街上垃圾桶會變少?

有市民擔心,垃圾徵費實施後,街上的垃圾桶會不會「變少」,這也並非空穴來風,筆者曾到過一些號稱實施「垃圾不落地」政策的城市,結果是幾條街,甚至跨區都找不到垃圾桶和垃圾站,結果反而助長了一些人胡亂棄置大型垃圾的心理。現在,傳媒報道有環保署官員竟建議市民,在處理大型垃圾,如地拖棍時,可「鋸開」放入指定垃圾袋云云,這是沒有同理心的說法,為官者豈可不慎?

據說,特區政府自2003年8月起,已在電視及電台播放逾4000次宣傳短片或聲帶,亦與物管公司和業主組織舉行50多場網上簡介會。然而,社會上對這項政策還有各種各樣的疑問,說明政府的解說仍不到位,市民的認知也很不足,如果到8月1日政策實施之時,當局的解說仍然語焉不詳,實難寄望情況會得到根本改善。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