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界和教育界近日關注的新聞,主要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辭職,但普羅大眾對這類新聞已無可奈何,甚至感到疲累。相反,他們對另一種新聞更加關注,因為涉及切膚之痛;那就是:加風、罰風、無定向風。
今年各種衣食住行的開支將有不同的加幅,還有4月開始的垃圾徵費。此外,政府已檢討是否開徵新稅種,又研究調整急症室收費。誰都知道,「調整」就是加價的代名詞;如此類推,其他醫療或政府收費會否逐步增加?實在令人憂慮。
百物漲價 憂政府亂吹「罰風」
如果說百物漲價,政府莫財,按市民可承受的程度適度調整收費,善用資源,無可厚非。可是,現時的現象卻令人擔心,政府缺水而亂抽水。除了增加收費之外,還會加強和亂吹「罰風」。近期最引人討論的焦點,就是過馬路的罰款。據傳當局增加人手和儀器,不按行人紅綠燈指示過馬路的人可能被罰。此外,如果沒有在辦公地點的當眼處展示營業牌照,同樣可能違規和被罰。
按道理,既然有規定就要執行,無法異議。但吊詭的是,有些規定「冬眠」已久,甚至連官員也忘記了,忽然在「缺水」之下才「墓裏復活」,重見天日。這好像變成睡火山,熔岩般的魔鬼細節,潛伏火山口內,爆發時已令人來不及應付。
不過,即使是幾百年才爆發一次的睡火山,爆發前總有點跡象,例如冒煙,山石滾動,鳥獸搬家。但有些罰款卻事前毫無提示,更沒有足夠的宣傳和警告,一來就來,頂多只是輕描淡寫的寥寥數語。難怪市民在手足無措和不快之餘,也感到無論加費還是罰款,醉翁之意不在管理和善治,而在於增加庫房收入。
另一種難以理解的風,就是無定向風。同一種制度和規定,對不同的對象就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人們不反對官方有酌情權,但總要令人信服,不能雙重甚至多重標準。例如一些在工廠大廈裏小本經營的書店和食店,最近經常受到「眷顧」,或者被指「零售違反地契」,限時搬走,但同樓的其他食店和零售舖卻仍然存在。無人希望「一刀切」或牽連,大家都想安居樂業。所以,揮劍弄影已可警示,毋須濫動無情刀。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