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相倚,吉凶同域,惟人所召,安不可思?」語出唐吳競《貞觀政要》。因為答應了一些年輕朋友做分享會,所以便選了上面的一段古諺作為開場白。
早時,在電子日曆上搜查一個舊的約會,一下子用手指瀏覽了10多年的光陰。
我是一個遲來的創業者,自己和合伙人成立現在這家精品投行,轉眼已是12年。這一段已經是我服務同一機構的最長的日子。生意有起有落,不值一提。但回望前事,這12年間,見的客、開的會真的不少,填滿了日程表。有些會議帶來突破,事後當然滿心歡喜;但有些會議帶來壞消息,事後難免沮喪。當我手指在這些好的會議、壞的會議游走時,我深刻感受到什麼是禍福相倚。
回顧職場發展 只是一連串意外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打工的時候,跟所有受薪族一樣,短期目標是升職加薪。但坦白說,我並沒有長遠目標。我有些同事會很早便盯着公司架構表上方某一職位。我往往更被工作性質和新的挑戰吸引。很難說這選擇是好或不好,一方面它豐富了我的經驗,但另方面可能拖慢了升級的速度。
那天跟清華大學的MBA學生說:我在職場上的發展只是一連串的意外而已,主觀因素比外在因素低很多。但總體而言,我是幸運的,亦很享受職場上亂打亂衝這過程。
至於說「安不可思」,人算當然敵不過天算。要心境寧靜,必需要學懂接受命運的安排,但這一套非常東方的哲學,如果用在企業管理上,會不會是公司發展的絆腳石,倒很難說。
講究平衡好處為不走極端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個人的最大體會是整套哲學都是從現實出發,追求平衡:包括人與自然界的平衡、人與人之間的平衡、人與社會的平衡、甚至人與命運的平衡。講究平衡好處是不會走極端,制度和文化的壽命得以延續;不好的便是淪為和稀泥,沒有鼓勵個體突破傳統。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