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12月11日至12日於北京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政治局常委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和李希,以及一眾黨政軍企等機關負責人參加會議。消息人士指,多數與會者贊成GDP增速設定在5%左右。
該工作會議是中國的最高級別經濟工作會議,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召開,自1994年以來每年召開一次,時間一般在12月。
受歐美各國對華投資逐步「去風險化」,以及地方債和內房債危機惡化等不利影響,中國經濟面對建黨以來最大挑戰。上周信貸評級機構穆迪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同時一口氣將18家中國企業和8家中國銀行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為「負面」,反映外資對華投資的信心大受影響。北京希望借召開今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經濟目標作出部署。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加快進入通縮
中國出口一直是增長的主要動力,但自去年10月以來,除了今年3月和4月的短暫反彈外,中國的出口一直在大幅下降。11月份進口意外下降也突顯了國內消費的疲軟。另一反映內需不足的指標是,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下降0.5%,連跌兩個月,也是3年來最大單月降幅,顯示中國加速進入通縮時代。
據官媒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已回升向好,但「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
會議提出 「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並強調要「嚴控一般性支出,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
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
在扶持產業方面,會議強調明年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完善新型舉國體制」,「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此外,會議還要求「擴大國內需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
在提出要「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同時,會議也稱要「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和「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堵點」,這些都是因應近月外資大幅撤離中國所倡議的政策。
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今年首10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870.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減少9.4%,跌幅大於首9個月的8.4%。不但中國使用外流入處於歷史低位,就連中國今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現外國直接投資季度赤字,季內淨流出118億美元。該指標衡量外商直接投資,包括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留存收益。
此外,外國入境旅客亦大幅減少。據一項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入境人次總計為1800萬人次,僅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2%。事實上,今年下半年入境遊各項景氣指標和上半年相比甚至出現明顯回落。
守住不發生金融風險的底線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稱,明年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房地產行業是中國的另一個傳統增長引擎,房地產相關產業(包括建築業)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高達三成。然而,自2020年8月當局為規範內房企業債務而提出「三條紅線」政策,觸發內房企業出現資金斷裂的債務違約問題。由於債務擔憂加劇了消費者的不信任,今年以來房價暴跌。此外,房地產業的風險外溢至其他行業,特別是銀行及保險企業,令當局大感頭痛。
為了實現今年5%的增長目標,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0月24日發行了價值1萬億元人民幣的主權債券,以助力經濟復甦。
儘管官媒報道沒有透露會議提出的明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鑑於官方顧問建議明年經濟成長目標設定在4.5%至5.5%的區間,多數與會者贊成設定在5%左右,與今年持平。
號召全黨要緊密團結在習核心周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最終效果符合黨中央決策意圖」,並號召「全黨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
報道又指,面對房地產和地方債務危機,加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國經濟一直難以實現疫情後的強勁復甦。這令市場關注明年中國領導人將如何處理貨幣、財政和各種產業政策。
而本月8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指出,2024年中國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且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會議又首度強調要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引發關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