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施政報告》有關創新科技的重點措施很好,就像一股清流,指明香港特區融合大灣區和國家大策的正確方向。今後的關鍵挑戰,就在怎樣落實,及時做出成果。《施政報告》以「拚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題,制訂創新科技及工業重點政策有以下七大範疇:一、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二、推進「新型工業化」,三、推動研發及成果轉化,四、人工智能發展,五、推動數據跨境流動,六、共同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兩個園區的協同發展,七、新增創科土地。各個範疇都有具體措施建議,期待產學研三方可以在特區政府的強力引領下互動發展,與廣東省政府尤其是深圳市政府積極融合,以績效為本,不失時機地落實。
在強調以創新科技引領香港特區經濟重拾升軌的同時,筆者認為,關鍵在教育局方面需要積極配合,在中小學界長期進行科學普及的工作。國家大策之一,是把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從1840到1949,中國備受列強欺凌,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國民的科學素質總體水平偏低,發展不平衡,落實不充分,導致軍事上落後於人。落後就要挨打。由於未能夠及時趕上西方工業化的步伐,科學技術不如人。結果中華民族要犧牲三千多萬人民寶貴的生命浴血抗敵,要用上100多年的時間,才能夠扭轉乾坤,改變被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欺凌的局面。
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是十分重要的一環。科學的普及,重點應放在中小學生身上,着眼將來的傳承,強化國家的科普責任,提升全民的科普知識和熱愛科學的質素,以保證經濟發展,強國建設,強軍建設和民族復興能夠具備必要的和可持續發展的優良條件。
因此,香港特區政府應從小學開始就能夠讓學生養成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好習慣,奠定堅實基礎,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國家大策同向而行,為了更好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及建設世界科技和軍事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相輔相成
過去500多年,西方從工業化時代開始,首先進入蒸氣機和紡織機時代,然後發展到電力時代,再到電子時代;進入21世紀的今天,發展到信息時代,從互聯網,大數據,生物科技和深空宇航到量子計算,進一步引向人工智能時代。
香港特區政府在強調創新科技的同時,要讓香港的下一代能夠跟上國際科技發展的步伐,為中國的綜合科技創新做出應有的貢獻。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之一是要處理好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之間的關係;三位一體,相輔相成。所以筆者認為,在強調國民教育(包括國家安全教育)的同時,還要建立配合國家打造人才強國的戰略。教育局、文體旅局要和創科局互相配合,加強和內地有關方面的交流。期待到本世紀中業,香港能夠跟上民族復興的發展步伐,為國家貢獻科技創新的人才,香港也出現一些世界級的科學家,工業家,工程師甚至太空人。香港特區是國際教育的樞紐,要能夠做到兼容並包,智能創新,開放共享;又能夠兼顧到精神文明建設,科學普及提高,以及科學文化素養。讓科技點亮前程,科學改變認知,科技拓寬視野。
為此,香港的科學館有提升的空間。科學普及應該以數理化生知識為主,深入淺出,講述各類有關數光熱力電學的故事,讓參觀者尤其是青少年學生能夠有互動實踐的經驗,通過提高參與度和實觀察,動手親身試驗,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種下熱愛科學技術的種子,接地氣,有實例,寓教於樂,愉快學習,真正做到普及科學的教育。在這方面,近年落成啟用的天津市濱海新區科技館可供參考,筆者近日剛去參訪過。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