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世界地緣政治波譎雲詭,俄烏戰爭未平,中東烽煙再起。在中美激烈博弈下,香港以往聯通中西的角色備受挑戰。灼見名家將於10月27日舉行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邀請多位星級嘉賓以國際關係及香港機遇為題發表演講,為提升本港競爭力出謀獻策,本社並將部分講者的專訪文章按日見刊。
北部都會區以創科產業為經濟引擎,與主力金融的維港都會區形成南北並駕的新發展格局,政府除了將北都發展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地方,並可藉此加強香港與深圳合作和聯繫。本社就此專訪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暢談在深港聯動大政下,未來政府發展整個新界北區的願景。
北部都會區(北都)的創科產業旗艦為河套園區與新田科技城的綜合體,與包括福田保稅區和皇崗口岸片區的深圳園區對接,8月29日國務院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下稱《規劃》),為深港聯動未來規劃釐訂發展的時間表,亦是首度將河套園區白紙黑字寫入深港聯動規劃的國家級文件。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出,河套區與深圳園區的對接主要由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創科局)局長孫東負責,政府的工作是如何規劃好河套區的發展,目前河套區有87公頃的發展用地,目標是提供120萬平方米樓面,計入新田科技城(亦稱創新科技園區)的規劃,未來將有300公頃創科用地,當整個新田科技城項目擴容完成,便可提供700萬平方米樓面,面積相當於17個科技園。
她說,河套區部分土地平整工程經已完成,並且移交創科局,三幢創科大樓亦在建中,希望爭取明年底陸續啟用。
甯漢豪表示,河套區部分用地現正為方艙醫院所用,如今疫情緩和,局方希望加快工程追回滯後時間。至於近月出台的新田科技城土地規劃,預計今年稍後或明年進行環評工作,城規會亦會製作規劃圖程序,至明年下半年便可啟動收地程序,希望明年底能夠平整土地。她說,新田科技城自2021年開始詳細規劃,至近月出台土地用途建議,日程並未滯後,甚至可以說加快了。
過去香港遇上土地儲備的瓶頸,不但人口密度高於其他大都會,難稱得上宜居環境,亦限制本地產業發展。甯局長指出,政府曾經研究至2048年,可以提供達7000多公頃的新增土地供應。當中,北都及交椅洲人工島分別提供3,000及1,000公頃。她說,考慮到人口增長因素,除了居住外,政府對土地產業用途也有需要詳細規劃。
未來30年造地7000公頃
甯漢豪指出,新田科技城及河套區整個項目面積627公頃,一半即300公頃為創科用地,但土地規劃不可能是純創科用途,需要有商業及社區設施的配套,而這627公頃的土地面積,有一半即300公頃屬私人土地,政府需要收地發展,其中有100公頃屬祖堂地。
甯局長說,無論是祖堂地或任何私人土地,政府都可以引用《土地收回條例》的尚方寶劍收回土地,對於土地業權人希望參與項目發展,政府對此的立場是開放,最重要的是土地業權人能否配合政府規劃進行發展,若然土地明確為工業用途,而業權人卻想建住宅樓宇,合作發展便沒有基礎,若然土地是某種規劃用途,業權人可以配合,時間表又容許,局方不排除這種合作方式。
對於會否擔心收地過程遇上阻力,甯說暫時未覺得收地過程遇上太大阻力,最近數年北區很多土地正進行收地程序,政府亦改善賠償方案及上樓方案,收地工作較前暢順。
新田科技城整個規劃包括住宅地、商業地、創科地,以及其他產業用,局方早前考慮創科用地以非公開招標方式批出。甯局長表示,究竟是傳統方式,即收回所有土地然後公開招標,還是換地協議,或者在地契連結的「營運協議」等方面,政府態度都是開放的。
政府對收地方案持開放態度
團結香港基金曾建議,收地方案可以加入土地業權人分享項目未來增長的條款,例如發行新田科技城「債券」,供業權人購買,甯局長表示發債集資的構思已非一般的批地方式,屬於融資範疇,究竟這些債券是否只讓土地業權人買入,還是全香港市民都可以投資,譬如是綠色債券或是土地發展債券,這些有待探討。
甯局長稱,同樣可以探討的是,類似融資安排能否提升至新田科技城、甚至整個北部都會區,目前政府內部正為此進行研究工作。
若從深港聯動規劃作全盤考慮,北都與交椅洲人工島有相輔相成作用,甯局長希望今年底整個北都包括鐵路或主要公路都有清晰的規劃論述。
為了將北都與交椅洲人工島緊密連繫,政府計劃興建全長約30公里的新鐵路,連接港島西(香港大學)、北大嶼山(人工島)、屯門至洪水橋。甯漢豪在此更點出洪水橋戰略位置的重要性,首先它是港深西部鐵路的起始站,往深圳前海方向。此外,它也是屯馬線新設的車站,可以通過錦上路連接港鐵北環線,由錦上路、牛潭尾、新田直達古洞,並在古洞延伸支線至深圳口岸。她希望能爭取洪水橋車站於2029年落成,因為2030年洪水橋新落成的住宅單位將大量入伙。
甯局長說,若整條鐵路及公路網絡通車,由香港大學至人工島都只需5分鐘,由人工島到洪水橋的車程需時15至20分鐘,即是從港大到洪水橋的車程大約25分鐘,由洪水橋前往深圳前海大約再多15分鐘,可以在1小時之內由港島到達前海,深港往來人流或物流將會很暢通。
北都區發展多元化產業
事實上,新界北由東至西的交通連繫較少,就算是南北向,都是着重靠東這一面,希望借發展人工島的契機可以貫通新界北的東西兩端。
按照政府規劃,北都未來30年所提供約3,000多公頃土地,當中約1300公頃於10年內可供發展,新增住宅單位最多近19萬個,將區內人口由現時約100萬人增加至能夠容納250萬人。
甯局長認為,北都如此大的幅員,暫時無需將整個發展規劃定格,政府會先與廣東省商討和互動,過程中或有更多新構思,目前粵港間的專班主要針對北都的發展策略,但在運輸、鐵路、甚至創科都有中港的專班對接,兩地官員可以交流資訊及看法。
在北都分區規劃中,洪水橋及新田的土地用途規劃已經出台,古洞北及粉嶺北的規劃工程亦啟動多年,至今已有樓盤銷售,但靠近沙頭角的新界北發展區的規劃尚未出台。
甯局長表示,新界北發展區佔地最大,面積達1,000公頃,亦擁有最多口岸,局方正就土地用途進行規劃研究,她期望明年初出台,屆時該區產業會有更清晰的定位,新田聚焦創科,洪水橋聚焦物流,所以新界北發展區不會是創科及物流,而是多元化產業。
鮮活食品過境或遷新界北
她進一步闡釋,新界北發展區屬北都最大板塊,需要理順好運輸網絡,其中,北都公路是貫穿新界北部由西至東的主幹線,起始於天水圍、元朗,途經新田、落馬洲及古洞北,至東面的羅湖南。資料顯示,北都公路以隧道形式穿過濕地、魚塘及途經的山嶺,其他段落則以架空橋形式建造,全長約18公里。
內地近年跨境貨運方面提到「東進東出,西進西出」概念,進出香港的貨運主要從東西兩面,西面是深圳西部,東面正是蓮塘/香蓮圍口岸,中間主要文錦渡,以人流為主,較易於規劃的部署,交通重鎮及貨車運輸的主要公路都集中此部分地區,服務屠宰場及鮮活食品的過境設施都集中文錦渡口岸,所以有需要研究將這些設施東移至新界北發展區。
對於人工島項目有很大爭議,如擔心投資成本太大,香港未來會否有太多土地供應,又指現時經濟環境低迷,並非大興土木的時機,甯漢豪反駁:「你要有足夠土儲,才能應付未來潛在發展的需要,到經濟起飛時便沒有土儲。」她說很多經濟學者都認同,填海造地正正是經濟差時做,通過工程可以刺激經濟活動,同時充盈土儲,沒有理由在經濟最好、物價最貴時填海。
甯局長預計,今年底前交椅洲填海進入環評程序,就是將有關填海的環評報告正式提交審批機構環保署。環評有本身的法定程序,並將環評報告向公眾諮詢,同時做好詳細的填海及基建工程設計,目標是2025年開始填海。她說,明年進行深入的工程設計時,有關工程總投資(初步估算5,800億元)將更趨精準計算。
甯漢豪簡介:
現任發展局局長,於1989年加入政務職系,2019年晉升為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她曾在多個政策局及部門服務,包括於2008年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庫務),2010年出任行政長官私人秘書,2012年出任地政總署署長,2017年出任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持有香港大學學士學位(主修文學)及密歇根大學(安娜堡)碩士學位(主修傳理學)。
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系列 2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