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民政專員(DO)黃智華將離任赴北京進修,地區團體設宴歡送,筵開40多席,約500人參加,引來一場風波。
建制派喜用飲宴聯誼,或在社區派禮品「維繫群眾」,當年被稱之為「蛇齋餅糉」。但當其時也,權力圈中沒有人出來批評,建制派內則認為這是泛民對建制的攻擊、中傷!
地區酬酢司空見慣 過去未聞建制派批評
現在泛民在政壇消失了,權力圈中頭面人物就出來公開申斥,說送別宴是浮誇之風、「過晒火」,並聲言關注「金主」是誰。
過去在地區司空見慣的飲宴酬酢,建制派內沒有人認為有問題,為何現在一個民政專員離任、500人出席道別宴,卻成為眾矢之的?據報道,另一名黃大仙時任民政專員蕭偉全2013年離任時,道別晚宴甚至達100席,當時也沒有聽見建制陣營有什麼批評聲音。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政治是!搞政治很多時間都是在飲宴或派對中拉關係、建人脈,這不是中國人社會特色,外國亦然;而且與民主制度也無關,因為不少地方在投票前夕請「流水宴」,場面「墟冚」,民眾視之如平常(去過台灣觀選戰的人應有印象)。如果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那麼政治飲宴(或飯局)背後目的,往往是為了搞好關係、方便做事,希望疏通官場人脈,日後在某些事情上能夠幫一把。
香港防賄條例甚嚴,但收受「利益」中不包括款待(指供應在場享用的食物或飲品)。如果歡送官員的宴會不涉及公帑,本身沒有什麼可非議的地方。那麼黃大仙民政專員歡送宴揭示的,到底是什麼問題?
首先,這不是什麼「浮誇之風」的問題。如果40席太浮誇,10席或甚至1席又可以嗎?大家應該還記得, 2021年7 月媒體曾報道有3名政府高官出席一個私人會所聚餐,當時新冠疫情措施仍未解除,他們都因違反「限聚令」而遭票控。那場飯局約有10人,只得1席,但因為引起公眾聯想飯局是否有什麼其他目的,因而受廣泛非議。
DO送別宴揭示制度問題
同樣道理,黃大仙民政專員離任有如此盛大歡送場面,令人懷疑是否在新選舉制度下,民政專員未來在地區事務上權力大增,專員既是區議會主席,又掌握撥款申請權,並負責執行新引入的區議員履職審查機制,地區團體需專員推薦才有機會加入地區「三會」(分區會、防火會、滅罪會)。民政專員既有這些權力,地區人士自然會傾向巴結、「籠絡」,飯局可能因而變質為「另有目的」!
這是「完善選舉制度」之後出現的新問題,民政專員權力大了,地區人士自會向專員靠攏,宴會只是其中一種方式。故此,這次送別宴風波給公眾的啟示,是要考慮如何制衡民政專員的權力,提防濫權,把制度搞得更公開、公平、公正,如此方為正路。簡單說,這次送別宴引出的是制度問題,不是作風問題。
其次,本港地區行政向來是培養政治人才的初階,讓地區人士熟悉區內的管理、民生、社區事務,具潛質的就可在政壇拾級而上。至於出任民政專員、統籌地區工作,也是不少政務官初挑大樑、在公務員體系內上位的一個重要起步點。而政治問責制推行後,出任問責官員的主力很多都來自政務官。換言之,如果當政務官時深受民眾歡迎,她/他不但可升至公務員體系內的頂層(常任秘書長),更有機會成為問責班子內的司局長,甚至有機會問鼎特首。
這次黃大仙民政專員是短暫離職北上學習,回港之後預計不會再當民政專員;現在歡送專員的地區人士稍後要獲委任區議會內職位,也不再是這名專員的職權範圍。那麼,搞這次送別宴的人到底是誰?據報道,民政事務總署回應查詢時指,這次晚宴由九龍社團聯會有關的地區委員會統籌。眾所周知,九龍社團聯會是根正苗紅的地區組織,它們參與統籌歡送晚宴,是否為地區專員造勢?
官員離任場面乃政治資產
歡送場面哄動,予人感覺是這名專員「深得民心」、表現卓越,民眾對他離任依依不捨!如此場面,是專員的政治資產,有助他未來的政途發展。
有報道指該專員在去年中共二十大之後率先舉辦地區宣講活動,數量居各區前列,這次是獲保送到北京大學修讀高級公務員公共管理碩士課程一年,並在20名學員中擔任班長。由九龍社團聯會有關地區委員會統籌送別宴,是否意味內地「認可」專員表現,要藉送別宴為專員「集氣」?如果屬實,500人的道別宴就不是單純送別,而是顯示北京要藉此肯定這名專員的表現。倘只把這場送別宴說成是香港建制派的浮誇之風,就顯然是捉錯用神,因為道別宴可能是為專員造勢,有「政治作用」,中央就是要表揚這種「政治過硬」的政務官!
中國大陸官場內官員離任交接,留下不少故事。《後漢書.循吏列傳》說劉寵離任東平陵縣令,「百姓將送塞道,車不得進,乃輕服遁歸」,可見百姓對他如何不捨。「循吏」是指重農宣教、清正廉潔的好官。古代沒有公民投票,官吏是否受人民愛戴,往往就是觀察他們離任時老百姓的反應。
這種專制皇權年代的官場文化,在近世仍不斷上演。內地媒體於2014 年12月報道,吉林省松原市原市委書記藍軍涉嫌嚴重違紀,他離開松原時,當時市委廣場和市政路有「千人送藍書記」的場面,一群穿著黑色西裝、白色襯衫的幹部「群眾」舉起橫額,其中有「藍書記,我們不願您走」等,引人注目。
據報道指,這是一場經精心策劃的有組織行為,是刻意導演的送別鬧劇,是自我貼金,為自己造勢。當然也有真實的故事: 2013年山西大同市長耿彥波離任,道別會上成千民眾跪地拉布條,要求耿「不要離開」、「大同不能沒有耿彥波這位好市長」。由此可見,官員離任時的民間反應,是對他們在任時工作的一次最真實評價。
按內地官媒報道,自中共十八大以來,即不斷強調要嚴肅換屆紀律。過去官員離任前通常要吃告別飯,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後,基本上大吃大喝的「高調飯局」大減,官員離任時都很低調,不吃飯,不搞飯局。話雖如此,政府即使有嚴格規定,惟內地官場吃喝飲宴之風仍難以禁絕。
地區人士應監察DO工作 免權力失衡
本港民政專員屬首長級丙級政務官,在首長級薪級表第二點(D2),只屬初級政務官,於地區上主要負責協調、聯絡工作,配合特區政府中樞推動各項政務;專員並不專責某項政策。「完善選舉制度」之後,地區專員權力擴大,有評論稱之為「小特首」。但這稱號言過其實,也令不少政圈人士對地區專員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期望。
區議會雖然被大幅削權,惟它仍是培養參政人才的基地和起點,應該廣納不同背景的人加入;委任地區人士以至分配社區資源,都應下放給各地區組織,而不是由地區專員一手包辦。地區人士應該與專員是合作伙伴,而不是要靠拉關係、討好專員才能上位。
地區官員不再是「父母官」,地區工作要官民和衷共濟,地區人士應該可以監察專員的工作,令權力不會失衡,落在政府官員一邊。唯有如此,方能杜絕藉迎送酒宴拉關係向官員靠攏的惡習。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