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與4位立法會議員同僚和多位創科界人士到青島進行考察,其中一個考察點非常特別,戶外作業場所範圍甚廣,機器操作運轉不停,但目之所及,連「人影都無一個」,那就是青島港貨櫃碼頭。
青島港戳痛香港之處,是其貨櫃吞吐量早在2019年超越香港,成為世界第七大港,當年的吞吐量達2100萬TEU,同年本港只有其三份之二的吞吐量,即1422萬TEU。
青島港自動化操作勝香港
青島港與香港葵涌貨櫃碼頭的優勢非常相似,包括港闊水深、終年不冰,而前者位於長江三角洲港口群,後者則位處珠三角港口群。既然優勢相近,而香港貨櫃碼頭過往一直擁有領先地位,為何會被青島港超越?且不論其他因素,單從其全自動化操作來說,香港的確是遠遠落後了,未能滿足現代航運業的需求。
青島港是亞洲第一個自動化碼頭,其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化貨櫃碼頭智慧管控系統(A-TOS)啟用後,令碼頭單台橋吊晝夜裝卸貨櫃量突破1100TEU,比全球同類碼頭的單橋吊晝夜裝卸效率高出19%。自動化系統全面採用5G通訊技術,令青島港全自動化貨櫃碼頭節省人力80%以上,作業效率比國外同類碼頭高50%以上,令營運成本和價格更具競爭力。
中央政府於《十四五規劃綱要》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及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為落實國家策略,特區政府着力推動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國際航運中心及國際物流樞紐的發展。在國際物流樞紐方面,香港以成為區內的高端及高增值物流服務中心為目標,特區積極推動「智慧港口」,通過建立港口社區全新數據共享平台,促進營運商及其他持份者訊息互聯互通,提高碼頭營運效率。
雖然政府提及「智慧港口」時,沒有提及貨櫃碼頭操作系統自動化的必要性,但各貨櫃碼頭的相關工作一直在進行。例如2018年,青衣9號碼頭29部輪胎式龍門架吊機實現遙距操作,以及貨箱自動堆疊,操作效率提升兩成。至今,葵涌貨櫃碼頭已安裝5個5G基站,開始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進行現場操作,以及對現場操作系統進行全面數碼化和集成,去年開始推出5G遙距控制龍門吊機等自動化機械系統。
港受場地限制難全自動化
各項自動化所使用的技術,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 AIoT) 、各類感應器、智能影像監視系統、保安保險系統,北斗以及GPS精準定位等等,香港都有充分的研究和非常專業的人才。由特區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資助的「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曾為這一些技術的開展,完成了不少項目。
可惜的是,香港受到場地限制,難以推行全自動化。按現時的實際運作,需要司機直接把貨櫃車駕駛入碼頭,基於安全考量,並不適合100%無人駕駛的應用。事實上,有營運碼頭的國際集團,在東南亞已經有數年自動駕駛貨櫃車輛的經驗,可是始終沒有在香港落實,從中可估計到實施的困難。 現時,混合運營的貨櫃場地(有人和無人駕駛車輛同場運作)正進行自動駕駛操作測試,收集足夠數據後,加上採用符合香港實際應用的創新科技,希望可以推動貨櫃碼頭更進一步的自動化。
最後,我要談談人而不是科技。不說不知,青島港發展至如此先進的貨櫃碼頭,不少職工是農民工出身,單位為他們提供培訓,讓他們由單純的裝卸工,轉職到技術工種,他們部分更已擢升到領導階層。由此可見,只給予充分的培訓和裝備,加上個人自身的努力,不論任何出身,均有可能帶領機構走進現代化、邁入創新科技的領域。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