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幣人幣雙櫃台將出台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預計更多人幣回流至港

梁鳳儀不諱言,受眾多宏觀因素影響,過去一年香港市場較為波動,現時資金已回到淨流入狀態,至於總額是否比以前少,則可能受不同因素影響,例如地緣政治以及部分國際機構投資者對持有內地資產頭寸較謹慎等。

港交所將於6月19日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首批21家上市公司納入雙櫃台證券名單,數量似乎較少,但有關股份佔本港每日交易量40%。她強調,項目仍在起步階段,其他上市公司正陸續申請,目前未見人民幣計價交易存在政策障礙。

梁鳳儀在港出席上周五(9日)2023財新夏季峰會時表示,內地相關監管部門已原則上同意人民幣計價股票於港股南向通交易,正與相關部門商討,內地投資者日後可以直接以人民幣購買相關股票,節省換匯成本,相信措施將令更多人民幣流到離岸市場。

她表示,現時內地投資者要拿人民幣到香港兌換成港元,用港元買港元計價的股票,香港目前正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議,原則上已同意實現互換通的南向通,屆時內地投資者能夠利用人民幣直接買人民幣計價的股票,那樣可省卻兌換費的成本。互換通的北向通已於今年5月15日啟動。

她指出,初期每日交易量並不會有40%全用人民幣記帳,但預期有更多人民幣能夠流向對方的市場,又指互換通推出至今非常順利,平均每日交投量大約有30億至40億元人民幣,作為起步算是表現不錯。當局亦會研究增加「ETF通」產品,以及探索內地房託基金可否進入互聯互通等。

香港目前正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議,原則上已同意實現互換通的南向通。(亞新社)
香港目前正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議,原則上已同意實現互換通的南向通。(亞新社)

地緣政治緊張促進本幣貿易支付

地緣政治緊張也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各自使用本幣作貿易支付的契機。梁鳳儀表示,不少國家已表態將使用本幣和人民幣與中國進行大宗商品的交易,所以她認為要在這個窗口抓緊機遇。她說港交所於6月19日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及雙櫃台莊家機制,初期有21家莊家,主要是負責為人民幣計價的股票,今次莊家數目較以往有所增加,是希望把港元與人民幣的差價縮小。

被問及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線圖未來如何走下去,梁鳳儀指出,由於美息不斷上調,聯邦基金利率已升至5厘以上,人民幣利率卻正在下調,是多年以來首次出現人民幣融資成本低於美元的情況。

她不諱言受眾多宏觀因素影響,過去一年香港市場較為波動,現時資金已回到淨流入狀態,至於總額是否比以前少,則可能受不同因素影響,例如地緣政治以及部分國際機構投資者對持有內地資產頭寸較謹慎等。

梁鳳儀表示,受疫情和其他因素影響,跨境理財通的流量確實不多,香港與內地監管機構正就放寬計劃內容,包括產品範圍、銷售安排、投資額度等凝聚共識。她說,香港與內地分辨產品風險的方法不同,部分內地產品可能在香港被視為中高風險,需要繼續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才能夠把有關股票或債券產品納入跨境理財通。

她提到,港交所過去積極開拓海外上市資源,包括東南亞和中東,部分公司確實有意來港,認為香港目前有不少平台經濟公司上市,加上港交所今年亦推出特專科技企業上市機制等,是一個良好平台。

2003年沙士疫情期間,中國國務院賦予香港振興經濟的措施,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第一階段。(亞新社)
2003年沙士疫情期間,中國國務院賦予香港振興經濟的措施,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第一階段。(亞新社)

人幤國際化緣於沙士惠港政策

她回顧人民幣國際化的起步點,在2003年沙士疫情期間,中國國務院賦予香港振興經濟的措施,當時目的是將沉澱在港的存款兌換、匯款及信用卡等人民幣鈔票,通過中港間互通的銀行系統回流到內地,隨着機制建立,助力香港發展為離岸人民幣中心,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第一階段。

第二個階段要待至2009年7月才出現。當時正值亞洲金融風暴,亞洲很多國家的本幣兌美元表現非常波動,所以人民銀行策略性以試點形式成功推出首筆使用人民幣支付的國際貿易,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起點。

第三個階段就是為人民幣構建成儲備貨幣建立基礎,由2014年引入滬港通、2016年的深港通,以至2017年的債券通,讓部分國際投資者北上進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國際機構投資者手上有巨量基金,可投資內地A股及債券市場。由於國際投資者力求組合多元均衡,將部分資金配置到與美元資產關連度低的人民幣資產,可降低投資風險。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