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在2017年年初公布《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要求半日制及全日制幼稚園,應分別每日安排幼兒參與不少於30分鐘及50分鐘的自由遊戲。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幼兒教育方式,早在2017年前,Dr. PLAY已經推薦芬蘭式的遊戲學習方法,所以近年收到很多幼稚園查詢我們自由遊戲的系統性教育方案,讓各幼教同業有框架可以依從,打破對自由遊戲教學的迷思。
根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在一份關於遊戲的特別報告中,概述了自由遊戲的一系列好處,其中包括:
1. 自我調節能力
幫助幼兒學習自我調節能力,自我調節能力與人的大腦前額葉有很大的關聯,它讓我們能暫時停下來思考,然後再採取行動。在自由遊戲內,幼兒需要遵守規則,包括:愛護其他小朋友、愛護物資、聆聽老師指示、執拾。
當有幼兒想搶他人的物資時,老師或其他幼兒會提醒「要愛護對方」,幼兒便會停下來,想一想,調節自己的行為。曾有老師分享,他的K3學生玩自由遊戲的時候忘記了規則,當老師給予一個眼神,幼兒便知道是時候收斂了。自由遊戲提供空間讓幼兒學習自我調節的能力。
2.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自由遊戲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解決問題能力,自由遊戲時間強調與誰玩,如何玩。面對面前的物資,它可以決定用什麼物料去玩,首先他們要認識物料的特性。例如想砌屋的時候,需要拿起厚身的紙皮作支撐,如果沒有厚身的紙皮,便會用兩塊紙皮取代,慢慢培養幼兒的解決問題能力。
3. 分享和解決衝突能力
自由遊戲提供機會讓孩子們分組玩,以便他們學會分享和解決衝突能力。遊戲內有很多分享的機會,幼兒由起初自顧自地玩,不願與他人分享,透過老師或其他幼兒的提醒,會學習分享。同時,老師會訂立自由遊戲內的不同規則,其中一項規則是尊重/愛護其他小朋友,如果小朋友正在玩遊戲,而有小朋友想參與,要有禮貌地提出要求。如有衝突時,透過對談及商討代替用暴力解決。老師在自由遊戲完畢後的解說會欣賞幼兒的正面行為,幼兒慢慢學懂分享和解決衝突的重要性。
自由遊戲看似簡單,每天在校、在家玩自由遊戲,可以讓幼兒學習自我調節能力、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及增強分享和解決衝突能力。
參考:American Journal of Play. 2011;3(4):44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