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大家記性好,應記得去年年尾在禽流感的影響下,美國出現了一場「雞蛋荒」,雞蛋價格上升了好幾成,有些超市更實行限購。
各大傳媒見此亂象,當然樂於以各種誇張標題報道。某些立場比較左傾的專家和政客,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以最具煽動力的方法去包裝此事:雞蛋價格之所以急升,皆因雞蛋商貪得無厭,只求謀取暴利!
這類情緒激昂的「分析」,極受大眾歡迎,畢竟捱貴雞蛋捱到一肚氣,總要找對象發洩,那些面目模糊的雞蛋商就是理想人選了。這些像黑影君的幕後黑手,必須要政府出手懲治,問題才能解決。
只是由今年1月開始,隨着禽流感疫情受控,雞蛋價格一直下跌至今,半年來的升幅都消失了。
難道商人貪婪了好一段時間,心有戚戚然,於是忽然減價造福世人?
這個邏輯問題,其實是多此一問。因為當雞蛋價格下跌,消費者的生活回復正常,心中對此事已沒有怒火。市場觸覺敏銳的專家和政客,注意力已轉移到其他目標,批評那間企業、這個老闆貪得無厭了。
從經濟學角度看「雞蛋荒」事件
經濟學角度,同樣假設供應商貪圖利潤,但亦指出貪念會受到制約。除了在同行競爭的威脅下不能為所欲為,供應商也要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只能在受約束的情況下貪圖利潤。經濟學中的消費者也不是好人,只求滿足自己的喜好,有更好的選擇就會離棄本來光顧的供應商。
仇商仇富式的言論之所以流行,是有其道理的。大眾化的電視劇,忠角奸角要分得清楚,支持一方痛恨一方,這樣才看得投入。商人老闆都是奸的,消費者和打工仔都是忠的,人物設定就清晰了。在經濟學的世界,人人都「亦正亦邪」,劇情不易消化,自然就較難普及。
同一道理,可以應用到其他問題之上。例如國際貿易,你肯賣我肯買,本是比較優勢下的互惠互利,但重商主義之所以歷久不衰,關係在將貿易描述成零和遊戲式的敵我關係:順差就是勝利,逆差就是失敗,為政之道在於實行保護主義,力圖增加出口減少入口。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