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知名雕刻藝術大師朱銘,4月22日因久病纏繞不堪受困選擇輕生,結束了85年的塵緣,這一則新聞對普遍藝術愛好者來講感覺好無奈,有點惋惜!雖然我對雕刻藝術認識不深,但不同藝術之間是心意相通的,他這樣選擇我們也嘆息唏噓!
朱銘 (1938-2023}原名朱川泰,戰前出生於台灣苗栗縣,家境清貧。父親朱李記53歲才生他,有哮喘病,很難長期工作!當時沒有節育概念,因而兄弟姊妹衆多,他排行第11是個老么!出生之後沒有幾天好日子過,能夠生存下來,真是上天眷顧,幾個哥哥輪流帶他到外面當家當戶找母乳吃。母親為着家計日以繼夜在家作業編織滕蓆,希望賺錢幫補下。孩子都熟睡了,昏暗油燈照著媽媽辛勞形象對朱銘一生好有影響,每次提起母親的辛酸,都不禁流下眼淚。40年代日治時期台灣經濟低迷,人民生活窮困,養活一家13口真係少啲意志和毅力都不行。
古語說:窮人孩子早當家,家境清貧讀了兩年書便沒有繼續學業,只有15歲就出去工作, 想學門手藝,拜李金川門下當木雕學徒兼學畫畫,勤快的人很快就有一定造詣,廟宇各路神仙什麼的都能夠雕刻活靈活現充滿神釆。1961才23歲就跟陳富美結婚,婚後生活樂也融融相敬如賓,育有一子一女!
強烈的個人風格
朱銘有着很大的志向,不甘心只當一名工藝師,常常摸索自己將來的發展路向,希望尋找突破,因而拜訪名師,在1968年他去台北板橋找楊英風老師(當時著名雕刻大師)希望向他學習雕刻藝術。這一次見面他帶着兩件精品給楊老師品評。第一件係《玩沙的女孩》第二件係《慈母像》。《玩沙的女孩》是以太太為藍本,把沙灘上玩沙的女孩無憂無慮的神情活靈活現展現出來,老師看到之後非常欣賞答應收他為徒,這段師徒關係,維持了8年。楊老師認為要突破就要砍掉重練,即是將以前學過的工藝概念和技術忘記,重新認識雕刻藝術的神韻和靈性,要創造個人風格,要創新不能拘泥守舊,這些原則對朱銘藝術創作有着深遠影響。
70年代台灣原鄉情濃,鄉土運動非常流行,創作也受到影響,他的《同心協力》系列有非常深厚的鄉土情懷,著名作品有《水牛》《眾人推車》《關公》等等;現在看來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怪不得他於1976年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獲得非常不錯的評價!
優秀作品數不勝數
朱銘世界著名作品《太極系列》和《人間系列》, 《太極系列》包括《十字手》、《拱門》和《單鞭下勢》,是朱巔峰時期的作品,剛柔並濟,將中國文化陰陽五行融入於西方的雕刻藝術裏面,歐美的藝術愛好者非常欣賞接受,因而聲名鵲起!《人間系列》包括《三軍》《降落傘》《科學家》《紳士》和 《囚》;作品表現小人物日常生活,非常有現實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查找相關資料,親身體驗一下佢的藝術魅力。這些作品曾經於2014年在香港藝術館展出,當年我也適逢其會,被他的藝術感染記憶猶新!
香港現在可以找到著名作品有中文大學圖書館面前的《仲門》, 其他作品放在中環中銀大廈和香港證券交易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那裏欣賞和打卡。
為了種活藝術種子,堅定傳傳,朱銘多年前在台北金山成立藝術館,將畢生作品集合一齊給大眾欣賞,非凡貢獻!逝者如斯,現在參觀變作憑弔吧,請讓我向他的高尚人格和藝術成就給與崇高敬意!
朱銘選擇離我們而去,但他的藝術和精神將永遠陪住我們繼續走很遠的路。希望朱老師在另一個國度幸福快樂,是所期盼!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