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管理專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灼見名家協辦的周年公開論壇3月11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論壇以「尋找香港經濟的新增長點」為主題,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朱海斌博士以「中國經濟展望」為題,分享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
疫後復甦 經濟表現超預期
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增長為5%左右,朱海斌博士直言,這個目標早在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已定下來,現在顯得過於保守了;中國經濟目前處於疫後復甦向上的勢頭,增速遠超市場預期,他對今年中國經濟整體判斷還是比較樂觀的,預計全年經濟增長 5.6%。
朱海斌表示,過去3個月,中國經濟增長出現顯著的變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經過疫情後經濟復甦,增長速度遠遠超過預期,尤其是疫情防控政策轉向後,社會進入一個重啟的階段。
朱博士憶起2022年12月,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曾表示,中國放棄新冠防疫「清零」的方針,醫療系統可能面臨「災難性衝擊」的風險,並對經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從而對全球經濟帶來衝擊。
他指出,2022年底各國央行幾乎都處於快速加息狀態,通脹走勢開始出現高位回落。當時感覺如果當時中國出現大規模感染、停工,全球供應鏈就會受到衝擊,因此,薩默斯警告未來一兩季通脹壓力可能回升。然而,從2022年12月到2023年1月,薩默斯的擔憂並未出現,中國更在短短兩個月「重啟」了經濟。因此,過去兩個月,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升息太快 環球經濟趨下行
在中國經濟好轉的大前提下,站在全球的角度看,朱海斌指出,GDP增長5%的速度可算「難能可貴」。因為今年來,美國及歐洲談論最多的是「全球可能再次陷入衰退」,儘管從近期的數據看,美國和歐洲經濟要比想像的好,市場對歐美經濟可能衰退的擔心並未消退,最近歐洲市場非常動盪,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國的失業率比預期低,通脹沒有原先預期那麼高,所以市場紛紛調整對美國加息的預期。
朱海斌又指出,美國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SVB)一夜破產,市場普遍相信,原因是銀行大量現金投資於金融市場,在快速加息的過程中,出現大量美債組合虧損,導致流動性不足所致。
由於歐美金融條件收緊,加息預期升溫,經濟增長料進入下行趨勢。他估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約在2至3%;中國的消費和投資逐漸復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可望恢復至 2018 年、2019 年疫情前的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預計可達 5.6% 。(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3%)
「尋找香港經濟的新增長點」公開論壇 3-2
延伸閱讀:邱達根:港拓科技促經濟 發明創造不是夢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