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至1940年代嶺南大學設立在廣州,被稱為中國南方的最高學府。在上海、香港與新加坡都有小學分校。我從小學二年級就讀香港分校,直到1948年在廣州嶺南大學讀完了一年級後到美國留學久住。
1952年中國教育部把國內所有私立大學解散。中山大學搬進嶺南大學的校園。同學們十分悲痛。1988年正值嶺大建立100年紀念時,我得到中山大學李岳生校長同意由他向教育委員會申請,同時我和幾位校友請當時中國總理與有關教育的領導批准在中山大學內建立嶺南(大學)學院。學院在1989年建立。今年是25週年紀念。回顧這25年學院的發展和其他中國大學經濟與管理學教育同時的發展,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
師資優良 多與外國大學合作
第一,師資的建立。一所大學或學院的好壞,最重要的因素是師資。不像數學、物理與化學,中國的現代經濟學是從1984年教育部請我在北京大學主辦微觀經濟學班才開始建立的。所以經濟學的師資主要還是需有國外博士學位。近七、八年來有30多所中國的經濟與管理學院每年在美國經濟學會一月開年會時,院長和幾位教授們前往招聘。嶺南(大學)學院也在其中。到了2014年嶺院的教師已達到約98位;最近三年招聘的有70%擁有歐美博士學位。
第二,根據改革開放的原則,與國外大學合作。嶺院1999年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開始合作建立 IMBA(I指International,國際)的培訓。師資由史隆管理學院訓練,基本教材也取與該院,內容還舉用中國的例子。該項目很成功。 2003年嶺院又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管理學院合作訓練 EMBA,學位由明尼蘇達大學頒發,這是中外合作開辦 EMBA 的開始。從嶺院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其他經濟與管理學院發展的概況。
今年嶺院的畢業典禮在6月27日舉行。畢業生共有1409人,包括博士20人,各科碩士596人,本科畢業793人。學院邀請我致詞。我覺得畢業是同學們的成就。是「事在人為」的一個例子。我用這四個字勉勵他們,還把我用這四個字勉勵自己的一些經驗告訴同學們。演講詞如下:
「你們的成就是事在人為的表現。今後你們怎麼樣繼續今天畢業的成就,要注意兩個字:事與人。人又分為你個人和別人。」
利己、利他助成功
「先談事。要幹什麼事呢?這是你們畢業後第一個問題。你們多數已有回答。我的建議是應當根據你的興趣決定。有興趣的事,你們會自願的幹,努力的幹,快樂的幹,會幹得成功。從你是社會一分子的觀點,你應當服務他人,服務社會。服務他人,服務社會也是中山大學和嶺南學院的精神。
「關於你個人。你幹什麼事都要把住機會。機會錯過了便不能做你可能成功的事。關於別人,你幹許多的事都需要和別人合作。你要了解別人的興趣和他的目的。不能只考慮你自己的利益。還要考慮他的興趣和利益。如果事情是對你的伙伴有利的,他會盡力去幹,盡力和你合作,事業便會成功。不然他不會努力和你合作,事情不會成功。
把握機會
「關於我的經驗。我在1951年大學畢業後,對計量經濟學特別有興趣,所以決定去芝加哥大學去唸計量經濟學。當時芝加哥大學是唯一的大學開計量經濟課的。拿到博士學位後在幾所大學教書和在 IBM 工作,都是根據我的興趣去做。
「後來我想服務社會。台灣政府正需要經濟顧問。我把握住機會從1965至1979年每年夏天去台灣參與解決經濟建設的問題。1980年後,我也把握住中國教育部邀我將現代經濟學引進中國的機會。在人民大學與復旦大學替教育部建立了多年的經濟學培訓班。又與教育部合作,選拔了160多位中國最優秀的研究生介紹到美國與加拿大攻讀博士學位。我同時參與體改委的工作,在中國建立市場經濟。與教育部和體改委合作時,都是有共同目標幹雙方有利的事,所以能幹得成功。」
原文刊於 FT 中文網,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