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芝根大學又發生槍擊案,死亡3人,但在日益加劇的國際危機之中,中國入侵美國的幾個氣球被美國空軍擊落,美國民眾仰視天空,留意間諜氣球之爆破,已經令他們開始忽略地面校園的槍聲。
世界各地陸續發生校園大屠殺:2007年名校維珍尼亞理工學院、2014年巴基斯坦白沙瓦學校恐怖襲擊、2018年佛羅里達州校園案,20年間,不僅學校成為目標,音樂會場地、酒吧、漫畫雜誌社,憤怒逐漸全球化,籠罩人類心靈。
憤怒全球化 籠罩人類心靈
美國許多人仍記得911事件留下的氣味,以及其後患難扶助的情誼。但是網絡散播的暴力和憤怒,群組同溫層的抱團與排斥,異見不但不容於極權政府,而且更不容於群組之間。
而香港在繼「大角咀碎屍案」搬上銀幕成為電影《正義迴廊》後,馬上爆發一宗碎屍案:一個家庭涉嫌合謀騙取前媳婦的金錢和產業,合力將其謀殺碎屍。
但是在高科技的今日,如此情節必定難逃天眼監察,疑兇全家參與,而且各人從前有種種不法行為:強姦、欺詐,母親也破產。全球化之下價值觀的嚴重扭曲,比起美國特色的校園槍擊案,香港雖然禁止槍械,但命案也有「本土化」的特色,殺人動機,世上只此一家,別處所無。
英國式謀殺 可是一種品味
英國小說歐威爾,除了著名的《動物農莊》和《1984》,還有一篇散文〈英國式謀殺的衰落〉,以新聞記者觸覺,分析英國犯罪的傳統類型以及其變化,指出英國讀者對於謀殺案的新聞和偵探小說,有很獨特的市場需求,英國人有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無缺」謀殺案及動機。
歐威爾認為:有英國國情特色的謀殺案,有某種的藝術性,特定的階級,有特定的犯罪心理,分析之下,讀者會有所同情。兇手可以是牙醫、律師、保守黨支部主席。
這些社會認知為成功人士的專業,在英國只算是「小人物」,因為英國還比一般國家多了歷史悠久且繁衍眾多的王室成員、貴族階級:
以《世界新聞報》讀者的觀點,什麼樣的謀殺案是「完美無缺」?兇手必須是一個專業階級的小人物──比如說牙醫或者辦案律師──在郊區的什麼地方過着相當體面的生活,最好是住在半獨立的房子裏,這樣鄰居就可以隔牆聽到可疑的聲音。他不是保守黨當地支部的主席,就是新教派和禁酒派領袖。他因為對自己的女秘書或者職業上對手的妻子懷有非分的戀情而誤入歧途,與自己的良心經過長期而可怕的鬥爭後才終於不惜犯罪。
決定要謀殺後,他設計極其周密的計劃,只是在某一個瑣細的沒有預料的細節上犯了錯。當然,所選擇的手段應該是毒藥。歸根究柢分析:他犯謀殺罪,是因為在他看來,謀殺比被發現他通姦,面子上好一點,對他的事業危害也低幾分。
有了這種背景,這樁罪行就可以有戲劇的甚至是悲劇的性質,令人難忘,並令對被害者和兇手都感到同情。
無論是美國的槍擊案和香港的碎屍案,令人厭惡,兇手令人憎恨,沒有絲毫的公眾同情。英國式的謀殺,可以是一種品味,也只有日本東野圭吾和松本清張的小說有惺惺相惜之感。
因為在網絡的世代,全球的網民可以參與查案、公審、裁決,在抖音的世界,不需要陪審團。命案也在全球化的極端之下產生情節和手段的扭曲淪為愚蠢,而且引發的怒吼超越國界。
原刊於CUP媒體,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