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透過大花貓學會反思

專題研習普遍已成為學生必然經歷的學習過程;透過研習活動,學生不單增進了知識︑提升了學習能力,他們的探索好奇心︑學習的內在動機,以至學習態度亦有所增益。

小二生巧玲和同學一起製作大花貓,完成後與鄰班的小朋友互相分享成果,但這個課節未完。老師問同學,在當日學習過程中,有沒有自覺做得不好的地方。巧玲給自己一個很低的評分,她向老師解釋,覺得自己掛住玩,沒有留心同學介紹他們的作品,怕同學會不開心。老師對她表示讚賞,因為她懂得反思。

教育局2014年發出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指出,專題研習普遍已成為學生必然經歷的學習過程;透過研習活動,學生不單增進了知識︑提升了學習能力,他們的探索好奇心︑學習的內在動機,以至學習態度亦有所增益。《指引》說明,專題研習是一種有效的學與教策略,能夠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並作自我反思。

專題研習 讓孩子自主學習

今年1月,屯門仁德天主教小學舉行了為期一星期的Wonder Week,利用整周的上午進行專題研習。Wonder Week 是 LBD(learning by doing)教學計劃的重要一環,為師生提供一個的機會;LBD是一種體驗式學習模式,不用課本,讓孩子自主學習。仁德小學在教育大同協作下,今年已是第四年實踐LBD教學。

其中二年級的學生,在活動中以「健康的我」為主題,創作展覽物品,分享各種可以令家人身心健康之道。學生經過投票和討論,自行分成幾位同學一組,共同合作設計和製作展品。巧玲的一組利用紙皮箱和膠樽等物品,創作了一隻大花貓,講解飼養寵物如何有益身心。

作品完作後,老師安排不同班別的同學互相參觀對方的成果,然後返回自己的課室,檢討自己的表現。老師先叫同學給自己評分,巧玲把手放在膝頭,表示「做得不好」。老師問她為什麼?巧玲說自己掛住玩,沒有留心同學分享,怕同學不開心;在同學參觀自己作品時又掛住玩,沒有招呼嘉賓。她說下次會聆聽同學講解,記得招呼嘉賓。

教育局指出,專題研習透過多樣化的研習活動,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發展共通能力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把知識︑能力︑價值觀與態度結合起來,同時培養學生的品德。共通能力包括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明辨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等。巧玲這個星期,正好透過與同學的協作,增進了健康知識和共通能力,亦培育了互相友愛的關係和尊重別人的價值觀。

培養學生資訊管理能力

專題研習其中一個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資訊管理能力,要求學生從不同途徑或形式獲取︑組織及演示資料,從而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和研習能力。

筆者在觀課過程中發現,同學想出的保持健康方法,有些是在課堂中學習得來,有些是從家人言行中得知。例如由幾位同學組成的「可愛動物組」,其中一位同學的紀錄冊上寫着,養寵物是保持健康的方法,原因是「因為我媽媽和爸爸想養魚」。另一組以運動保持健康為主題的同學,則設計了一個跑步機,他們的理念從何而來?老師解釋,因為同學的家人會帶他們去健身室。在製作展品過程中,老師問學生有沒有需要利用iPad上網搜尋資料,其中一組設計「五星級的家」的同學,就自發透過YouTube尋找用紙皮箱改造小屋的方法。

今年是新一階段「感·創·做」全方位價值承傳計劃的開始,LBD不僅貫徹着專題研習的精神,而且注入真實性(Authenticity)、探究(Inquiry)、表達和選擇(Voice and Choice)以及參與(Engagement)4個元素。仁德學生的表現,正好展現了課堂的真實性,讓學生探索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讓學習對外界產生有意義的影響。

原刊於《明報·教得樂》,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教育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