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月如鈎──融合經典的練筆

在殿堂級的文字之外,在寫作方面弘揚經典美學還有許多門徑。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的一個論點在研習經典和仿古寫作方面給我們很有意思的啟發。

香港公共圖書館自1991年舉辦「全港詩詞創作比賽」(註1),每年一屆,詩、詞交替,成為傳承經典的盛事。綜觀博覽,不同年代、不同輩分參賽者的作品都有可觀之處,可視為香港接上中國文化傳統的文字藝術精品(註2)

由經典研習拓展到臨摹經典的創作,非常感謝有心人的堅持,為香港人的書寫開闢了一道體現風雅精神的長廊。當中既有臨風望月之作,亦有遷客騷人的委屈,意蘊深長,成為香港文化的亮點。

弘揚經典美學的門徑

不過,在殿堂級的文字之外,在寫作方面弘揚經典美學還有許多門徑。王國維在他的《宋元戲曲考》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這是一種演化的文學觀,在研習經典和仿古寫作方面給我們很有意思的啟發。

王國維所舉的例子強調文體的演變。文體跟社會流行語言關係密切,《詩經》以四言為主,《古詩十九首》為五言詩的濫觴,再衍生近體的五、七言律絕詩。與此同時,樂府歌行、宋詞、元曲平行發展,相得益彰。就漢語特色而言,聲、韻、調的講究、單音詞與雙音詞的參差互補、說唱戲曲的廣泛流行,都是演化的動力。就書寫角度而言,如果堅持經典的體裁,雖有利於宏揚傳統的文體風格,作為知音者抒述懷抱的唱酬之作,但回到生活現場,畢竟難以表達現實的細節,融入一般人的文字世界──試想想,「烏托邦」、「烏蛟騰」、「烏干達」、「烏克蘭」、「烏拉圭」、「烏茲別克」等名目如何寫入詩詞曲而不「擺烏龍」?

其次,「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亦各有其經典。因為唐代近體詩及宋詞的韻律較易掌握,而且言簡意賅,於是成為歷代以至當代文人雅士的立言之選;加上以典故營造意味深長的比興效果成為常規,若論「道統」與「文學統緒」的傳承,當然可喜。不過要面對一般讀者,融入經典元素抒發當下的情懷、感觸,展現別緻的意境、風格,無疑是個值得嘗試的方向。

2022年冬至的陽光。
2022年冬至的陽光。

仿古唱酬的示例

以下為筆者與朋友、學生交流生活感想的練筆,聊作仿古唱酬的示例。拋磚引玉,希望能啟發更多傳承經典的創意。

冬至‧月如鈎(註3)
寫於2022年12月22日(陰曆十一月廿九日)凌晨6時20分

當小輪迴扣上大輪迴
每次都是一樣的公倍數
這不過是小學生的算術題罷了

一個隆冬的早上
你等待冬至的陽光
竟然太早了
她以一盞溫馨的冷笑
給你加持
迷住你
然後
乘着凜冽的寒氣
淡出你的眼眸
留下晴朗的祝福
還有
十五日之後的盼望

後記

「冬至一陽生」(註4),翌日適逢壬寅年十二月初一,年關在即,月缺復圓,天道可窺萬一。至於人間事,蝸角風雲(註5),誰說得準?

於是,她給我們留下晴朗的祝福、彷彿圓滿的盼望。

註:

1. 「全港詩詞創作比賽」
2. 接上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字藝術精品:歷屆獲獎作品
3. 月如鈎:意象原型──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4. 「冬至一陽生」:意象原型──陰陽五行學說論「冬至」
5. 蝸角風雲:意象原型──《莊子‧則陽》「蝸角之爭」

許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