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毓生先生辭世,我十分難過。林先生是我認識的華語世界中最知名的人文學者之一,我在約20年前在中央研究院的會議上認識他,後來他多次來港講學,我有緣與他見面、向他請教。他曾主持一個關於公民社會基本觀念的研究項目,我有幸獲邀參與並就「憲政」這個課題提交論文。
林先生出生於中國內地,成長於台灣,在台大畢業,師承台灣自由主義先驅殷海光先生。後來林先生在美國留學,師承海耶克和研究中國史的Benjamin Schwartz。林先生在他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訂發表的《中國意識的危機》,探討中國在五四時期激進反傳統思潮的成因,此書一鳴驚人,膾炙人口。雖然林先生長期任教於美國Wisconsin大學,但他也有以中文寫作, 並時常來台灣、中國內地和香港講學,可謂身在海外,情繫中華。
林先生反對全盤西化論,主張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特別是對西方自由主義的吸收,建立法治,保障人權,尊重多元,發展公民社會,最終實現民主憲政。林先生關注兩岸的政制發展,台灣民主轉型後,林先生多次發表評論,對於民粹主義和藍綠惡鬥,諸多批評。我曾與他討論中國當前思想界的情況,他對於知識界分裂為「新左派」和「自由主義派」,深感痛心。
林夫人曾是先生的學生,他倆是恩愛的模範夫妻,願夫人節哀順變。也願知識界重新檢視和總結林先生的學術貢獻和政治哲學,相信對於為中國的前途上下而求索者,定能有所啟發。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